中医防治“秋老虎”
2023年08月25日
字数:545
版次:04
东 黎
按照传统历法,立秋一到,秋季伊始。“秋燥、秋感、秋泻”是“秋老虎”的三板斧。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初秋时节,暑热之气尚未尽散,加之雨水较少,天气干燥,温热之气与燥气相结合,化为“温燥”。温燥之邪最容易侵犯肺和肠道等“多津液”器官。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犯肺,偏袭大肠,出现肠道津亏,故此人体会出现少津的现象,比如皮肤干燥、口鼻干燥、两目干涩、咳嗽咽痛、便秘等。
“秋老虎”期间,早晚凉飕飕,中午成蒸笼,快速的冷热变化对抵抗力是一个严峻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受到乍冷乍暖刺激后,常影响黏膜纤毛的正常运动,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给病原体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此时如果穿着衣物不合适,或者平时身体素质偏差,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重则出现气管炎、肺炎。
夏秋交替之际,消化道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包括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引起的胃肠疾病,以及被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这些疾病都以吐泻为主要表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在“秋老虎”季节尤为猖獗。
除了感染性因素,天凉之后人们食欲转佳,暴饮暴食下胃肠负担加重;昼夜温差大,腹部容易受凉,肠道蠕动加快,也会出现腹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