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珍贵的“任命通知书”
2025年04月14日
字数:1,062
版次:03
顾鸿亮

最近从朋友处看到一张已经泛黄的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任命通知书,这张任命通知书编号为政内字第00403号,宽为27厘米,长31.5厘米,上方印有鲜红的五星红旗,签发日期为1950年3月17日,日期落款处印有边长为7厘米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朱红色方形印章,背面有骑缝章。任命通知书的内容是:兹经政务院第24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李振华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副厅长。最为珍贵的是,“任命通知书”上盖有周恩来总理亲手签名的蓝色戳记,虽经多年,至今清晰可见,让现在人看来十分亲切。追寻着这张“任命通知书”中主人公李振华的经历,让我们走进一段红色记忆。
原来“任命通知书”中的主人公李振华是甘肃武威人,1910年出生,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在上海读大学,青年求学时期接触进步思想,1936年国难当头,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后来进入抗大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我国。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全国人民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了进一步宣传、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春,上级党组织派李振华来到了武威。
来到武威时,中共甘肃工委负责人孙作宾向他介绍了武威地下党的情况,指示他到武威后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同时,甘肃工委决定成立武威临时县委,李振华任临时县委书记,李德铭任组织委员,刘大武任宣传委员。
中共武威临时县委建立后,在甘肃工委的领导下,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李振华在武威进步刊物《抗战周刊》上发表了名为《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章,并先后介绍李芳春(李深)、李炎入党。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思想日益暴露,1940年,马步青军法处以“阴谋活动罪”逮捕了李振华和青年中学教师陈明达、卢人俊3人,押送到兰州第八战区军法处审讯。李振华在狱中坚贞不屈,未暴露身份,加上地下党多方营救和武威地方人士出面保释,才以“经审讯无罪”于同年9月释放出狱。陈明达、卢人俊由省教育厅保释出狱。
李振华出狱后,因在兰州未找到党的组织,仍回武威开展工作。1941年夏,甘肃党组织派王实先到武威找到他,向他传达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并规定了以后的联络暗号。根据这一指示精神,李振华停止活动。抗战胜利后李振华辗转去了延安。1948年,李振华返回武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武威县首任县长。1950年李振华被任命为甘肃省交通厅副厅长,这张“任命通知书”就是当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后来,李振华先后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安化工学院、西安公路学院工作,199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