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篇
2025年03月31日
字数:649
版次:03

吴砦城址


  吴砦城址位于麦积区三岔镇。1988年,麦积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背负野鹤山(俗称老鹤山),北临渭河,面积62500平方米。为宋朝吴璘所筑,故名吴砦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置三岔厅,属秦州直隶州,州判住之,扩大原吴砦城,向南延伸,重筑城垣,辟操场,建衙门。1913年,撤州判署,设三岔警察分署。民国十年,正式撤销三岔厅。现存东城垣250米及南残垣遗迹,以土夹石夯筑,夯层厚0.2米。券顶东城门尚存。
  

绵诸城址


  绵诸城址位于北道区社棠镇绵诸村。1981年,天水县文化馆调查。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绵诸故城坐落在社棠北坪,北靠络山,南临渭河。晋大兴初年,南阳王司马保故将陈安据绵诸。后魏置绵诸县,属略阳郡,西魏撤。清代因山上树木茂盛取名社树坪。城址现存残垣断壁。
  

十二连城址

  十二连城址位于秦州区汪川镇鸦儿变庄。1981年,天水县文化馆调查。1982年,天水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二连城为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宣抚司吴玠收复秦州后为确保西和州,抵御金兵南下,依白龙山地形筑十二连城连环作防。自白关堡山脚至礼县宽川乡廖家寨村,长15公里,占地4000平方米,现存残垣高1~3米。各城沿山而建,各城间既保持一定间距,又可互为联络。山势形若飞凤,故名凤凰山。其有隍城、小隍城、上城堡,相互对峙,成一体系,气势磅礴,故称“连城跨凤”。自礼县宽川、秦州汪川各有一小河流至隍城前汇合,将隍城围于中间,所以有“水包隍城”或“十二道连城”之称。其三、四城属秦州区界,二城属礼县界。(作者系天水市政协文化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