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探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
——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
2025年02月24日
字数:1,478
版次:03

唐镜涵






  在兰州市风光旖旎的白塔山上,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静静矗立,宛如一位沉默却坚毅的历史见证者,将往昔那段气壮山河的革命岁月,化作无声却有力地讲述,向每一位到访者娓娓道来。纪念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古朴而不失典雅,与周边郁郁葱葱的花木相互交融,既尽显庄重肃穆之感,又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于宁静之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甘工委,全称中国共产党甘肃工作委员会,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里,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建立的地方领导机构,在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引领下,勇挑重担,肩负起了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迈向独立与解放的使命。
  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以图片、文字、实物展品为纽带,通过《光耀陇原》《同舟共济》《燎原星火》三大主题展览,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甘肃这片土地上,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馆内珍藏着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有4件二级革命文物与12件三级革命文物尤为瞩目,如甘肃首位共产党员张一悟的手迹。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革命精神的物质承载者,它们静静陈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人们得以透过它们,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无疑是甘肃红色资源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全面陈列、展示、宣传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甘肃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始终坚守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保护研究等工作职能,已然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该馆通过积极构建馆校合作机制,精心打造“嵌入式送学”多层思政教育体系,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等“五大阵地”特色服务功能,创新推出“专家课堂、少儿课堂、板凳课堂、移动课堂”四个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让红色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悄然融入大众生活,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如今,它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甘肃这片红色沃土之上,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33年初,甘宁青特委肩负着抗日救亡的神圣使命,领导建立了西北抗日义勇军。同年4月,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毅然发动了兰州水北门起义,为黑暗中的陇原大地点燃了希望的火种。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7月,中共陕西省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前任书记杜衡被捕后叛变,致使陕、甘党的组织暴露,国民党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密电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下令逮捕在兰州的中共甘宁青特委成员。8月初,特委军委书记梁干丞不幸被捕。敌人如恶狼般疯狂扑向他,妄图从他口中撬出党组织的秘密,对他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但梁干丞坚如磐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咬紧牙关、守口如瓶。他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捍卫了党的尊严与秘密。1933年10月19日,凶恶的敌人将梁干丞枪杀于皋兰县(现兰州市)安定门外城隍行宫,他牺牲时年仅29岁。他的英勇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陇原儿女为了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踏入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仿佛步入了一条时光隧道,与革命先辈们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深深烙印着历史的痕迹、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当我走出纪念馆,心中满溢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缅怀。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