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城内五座 秦腔古戏楼
2025年02月24日
字数:482
版次:03
王福忠
城隍庙戏楼
城隍庙戏楼位于隍庙街。据史料记载:“明隆庆间(1567年)与城同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知州陈勋重修。”内有镇江王庙。巍峨辉煌的正殿外面为八卦挑阁的阁楼式戏楼,楼檐上悬着一副红底黑字匾额,上书“立见报施”四个大字,系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军经过阶州时为城隍庙戏楼立的匾额。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许多外地戏班,都在这座戏楼上唱过会戏或卖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新华书店从隍庙街迁到莲湖后,改建军分区家属院时拆除。
关帝庙戏楼
关帝庙戏楼在城南。据史载:“明崇祯间(1628年)知州王询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武都军分区扩建时拆除。
武庙戏楼
武庙戏楼。据史载:“在城内中街。清顺治间(1644年)知州杨万春建。”民国后期拆除。
财神庙戏楼
财神庙戏楼在西关。历史上叫“所城”,财神庙又叫“泰山庙”;建年不详。据史载:“由前巩秦阶道龙锡庆重修。州守叶公又重修,鼎建戏楼一座。”(注:“巩秦阶道”即管辖巩昌府秦州、阶州道台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扩建武都城关第三小学时拆除。
吕祖庙戏楼
吕祖庙戏楼,过去又叫周武王庙。据史料记载:“明知州余新民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