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片上的月光
2025年02月19日
字数:1,537
版次:04
彭晓玲
故乡的模样,在记忆里愈发斑驳,却又在心底愈发清晰。那是一片被岁月尘封的土地,承载着我生命最初的温暖与懵懂。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漂泊多远,故乡始终是我灵魂深处的归宿,乡愁则是萦绕在心头,永不消散的歌。
故乡的村庄,安静地卧在大地的怀抱里,守望着这片土地的变迁。村口的老槐树,是村庄的标志,也是我童年的乐园。粗壮的树干,繁茂的枝叶,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过往的行人遮风挡雨。每到夏天,槐树下就成了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去处。老人们摇着蒲扇,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爬上老槐树,坐在树枝上,俯瞰着整个村庄。那错落有致的房屋,袅袅升起的炊烟,还有田间劳作的人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有时候,我会在树上一坐就是一整天,看着太阳渐渐西沉,天边泛起绚丽的晚霞,心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憧憬。
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村庄,便能看到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瓦房。这些瓦房,大多已经有些年头了,青灰色的瓦片上长满了青苔,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每到下雨天,雨滴打在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我常常坐在屋檐下,看着雨滴从瓦檐上滑落,形成一道道水帘,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喜悦。
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便是我家的小院。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树木,有娇艳的月季花,有散发着清香的桂花树,还有那棵陪伴我成长的石榴树。每到秋天,石榴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石榴,像一个个小灯笼,让人垂涎欲滴。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摘下一颗石榴,剥开外皮,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果肉,放入口中,那酸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上散开,填满了整个童年的记忆。
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口老井。井口不大,却很深,井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小时候,母亲总是用这口井里的水做饭洗衣,那清凉甘甜的井水,让我至今难忘。夏日的午后,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在井边打水仗,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我们的衣裳,却打不湿我们快乐的心情。冬天,井口会冒出腾腾的热气,仿佛是大地呼出的气息。我会趴在井口,好奇地看着井里的倒影,感受着那一丝丝温暖。
除了院子里的这些,故乡的田野也是我童年的乐园。春天,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我和小伙伴们会在田野里放风筝,追逐着那随风飘舞的风筝,笑声在田野上空回荡。夏天,金黄的油菜花盛开了,整个田野变成了一片金色的花海。我们会在花丛中捉迷藏,身上沾满了花粉,却毫不在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枝头。大人们忙着收割庄稼,我们则在一旁帮忙捡麦穗,虽然很累,但心里却充满了喜悦。冬天,田野里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仿佛是一片白色的世界。我们会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尽情地享受着冬日的乐趣。
故乡的节日,也是我心中最难忘的记忆。每到春节,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大人们忙着贴春联、包饺子,孩子们则穿着新衣,放着鞭炮,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围坐在火炉旁,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感受着亲情的温暖。元宵节,我们会一起去看花灯、猜灯谜,那热闹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中秋节,一家人会在院子里摆上桌椅,放上月饼、水果,一边赏月,一边聊天,享受着团圆的喜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了故乡。在繁华的都市里,我见过了高楼大厦,见过了车水马龙,却总是怀念故乡的宁静与质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故乡的画面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亲切的面孔,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又无比惆怅。
如今,故乡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然而,无论故乡如何变迁,乡愁始终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时常会想起故乡的那片天空,那片田野,那座老房子,还有那旧瓦上的月光,每当这个时候,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是根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