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汇聚产业优势 重塑研发体系 加快促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2025年02月12日
字数:1,575
版次:03

民盟甘肃省委会


  生物医药作为我省重点发展的传统产业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拥有国药和中牧集团等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批“国之骄子”,兰州生物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两所、中科院西北分院、兰州大学等院所高校,拥有动物疫病全国实验室和全国体量最大的三级防护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ABSL-3),创制了一类新药20项、二类和三类新药50多项,在人用、兽用疫苗研发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部分疫苗研发水平位居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整合利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实现融通发展方面,以及充分利用生物医药研发的重大技术平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为此建议:
  一、科学规划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系统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化培育政策。一是省科技厅、卫健委、发改委、工信厅会同高校、科研机构,持续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省级科技项目,聚焦科学前沿和产业重大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支持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大学等单位加强疫苗基础免疫、关键制备技术等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积极布局生物医药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重离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我省同位素实验室开展医用同位素研发,争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在甘布局。二是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配套出台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扶持政策,对列入省、市重点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逐步减少平衡性、“撒胡椒面”式项目支持。三是借鉴泰州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融资渠道建设经验,引入风险投资等新型投融资平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域的“金融街”,多渠道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问题。
  二、鼓励研究院所与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融合发展,建立新型人医与兽医联合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一是发挥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兰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园区的核心作用,重点建设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工程数据中心、基础研究实验室、临床试验基地(GCP)等重大设施,促进创新性生物医药研发基础研究平台的开放共享,建立健全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体系。二是借助2024年12月国家卫健委批准兰州兽医研究从事人间高致病性病原的操作资质东风,打破行业壁垒,打通兽医到人医的学术链条,以兰州兽医研究所大型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为载体,整合全省生物医药科研创新资源,以兰州兽医研究所兽用生物制品创新联合体和中医药产业创新联合体为牵引,集聚省内科研单位创新资源,靶向扶持开展技术攻关,成立人用生物制品与兽用生物制品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医联体”,聚力推动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互融共进。
  三、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一是加大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支持。对新建或扩建的生物医药企业,如按投资额的10%—20%给予补贴。对生物医药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对研发投入、技术转让等给予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可按150%—200%加计扣除。二是设立专项基金。设立规模较大的生物医药产业专项资金,如每年投资10亿元以上,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三是人才培养与引进。对于引进的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如国家级人才、海外高端人才等,给予一定金额的科研启动资金和生活补贴等。四是创新研发与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资金。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对建站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规则和药品管理经验,转移过剩产能和相关技术,实施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注册,对通过美国FDA认证、欧盟EMA认证等国际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拓展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医药展会和贸易洽谈会,展示甘肃生物医药的特色产品和技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销售网络,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到沿线国家进行境外投资和合作建厂,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