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工业发展
2024年04月15日
字数:2,235
版次:03

胡平原



  

朱德(右三)、贺龙(右四)在政委王震(右二)陪同下视察南泥湾


  

  抗战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枪支弹药,发展兵工企业是陕甘宁边区的头等大事。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整合陕北红军分散的兵工厂、修械所,组建中央红军兵工厂。中央红军兵工厂随部队先后驻扎清涧、延川、吴起、延安、延长等地,之后回迁到延安柳树店。抗战爆发后,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及抗战形势的需要,1938年3月正式成立了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简称军工局),统一管理边区军事工业。不久,军工局划归中央军委后勤部领导。1942年5月改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领导。军工局成立后,首先将中央红军兵工厂由延安柳树店迁到安塞县茶坊镇,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按照军工局确定的“先设备,后步枪”的生产方针,从1939年起按照生产作业性质,将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分拆、整合,先后组建军工局一厂、二厂、三厂、五厂、六厂、八厂、紫芳沟化学厂等军工厂。1938年5月,创建成立了延安通信材料厂。1942年,组建八路军留守兵团第一兵工厂。1940年至1944年,在八路军晋绥抗日前线的大后方,晋绥军区工业部一厂、二厂、四厂等兵工厂先后在陕甘宁边区佳县组建投产。
  经过几年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兵工企业初步形成机器制造、子弹复装、枪械修造、火炸药制造、手榴弹及掷弹筒制造、通信设备生产等较为完整的武器装备生产体系。在大生产运动中,军工局还先后创办了陶瓷厂、玻璃厂、焦炭厂、水力发电厂、炼铁部等为兵工服务的工厂。陕甘宁边区的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局面。
 

  抗战爆发后,在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发展工业经济方针的指引之下,延安先后建立了难民纺织厂、造纸工厂、被服工厂、农具工厂、制革工厂、制鞋厂、石油厂以及八路军制药厂等综合工业。
  这些工厂后来大都起到了边区军民抗战和生活的主要实用性作用。1938年以前,边区的布匹完全依赖从外边输入。而难民纺织厂创办以后,这种情况截然改变,产品服务于边区军民。难民纺织厂开始在安塞县二区高桥镇,以后迁到延安县西川口。这个工厂从开始8台机器和10个工人,到1938年底,发展到45名工人,4台织布机,2台纺毛机,2台毛巾机,5台袜子机,1台弹花机。1942年年底,职工总数扩大到370多人,房间120间,窑洞210孔,可容千人的大礼堂一座。机器装备也有很大扩充,已有铁机38台,木机18台,合股机7台,整经机4台,络纱车一百多台,还有车床、钻床、旋床和发动机等。
  边区的纺织工业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到1948年,边区的公营纺织工厂已发展到20多家,职工1300多人,产量3000多匹,可供给部队、机关、学校人员所需要量的70%。发展到1944年,边区就有120多个公营工厂,其中,边区政府系统15个厂,军工系统8个厂,中央管理系统16个厂,联防司令部系统12个厂,各地驻军有35个厂,各地专署有9个厂,各县政府有8个厂,其他单位的有20个厂;边区的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到12000多人。
  军事工业,军工局一厂(机器厂)几年中,为二厂(造枪厂)和无烟药厂制造了机器设备,供给了前方(主要是一二0师)部分机器及延安各厂的部分机器。二厂供给了边区内部队枪支的补充。三厂是化工厂,是由钱志道同志一手筹建和领导生产的,主要是制造无烟炸药、各种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等。二厂与一厂合并后,一年供给了保卫边区的部队所用的手榴弹、迫击炮弹掷弹筒及每月十余万发子弹,还供给前方底火和白药,供应各个根据地所需的无烟火药。留守兵团的兵工厂,1942年以前,每月生产手榴弹五六千枚,1943年提高到月产10万枚。延长石油厂和永坪分厂,百分之百的保证了无线电台、各种机器工厂和一部分汽车和灯用所需的石油。民用工业方面,如纸张、印刷、油墨、肥皂、毛毯、毛巾、鞋袜、食油、食盐等,都保证100%的供应。
 

  陕甘宁边区工业发展取得“为抗战服务、保障军民供应”成就的原因在于:陕甘宁边区能坚决执行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正确方针。1939年,边区经济开始被封锁,工业产品输入受到了限制。当时,边区的建设客观上是工业没有基础,加上外援断绝,需要白手起家。主观上,当时缺少技术干部和熟练工人,急需选拔和培训。为了抗日战场和建设边区的需要,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建立了边区自己的公营经济,并且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农副业生产,终于渡过了难关。
  团结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发挥了他们高度的革命热情,调动他们的革命积极性,艰苦奋斗。当时,边区工厂的管理干部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抗战开始后,大批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大都是旧式大学的毕业生,有很高的知识水平。譬如钱志道、吴崇凌、王勋、林华、徐驰、陈振夏、李强等。这些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成为延安各厂的厂长。各厂的工人有些参加过革命战争,如赵俊,他原来在兵工厂、有技术,朱德总司令有一支驳壳枪,是南昌起义的纪念品,枪柄上的“南昌起义暴动”几个字就是赵俊刻的。中央苏区造币厂的工人手工刻下的模子,铸就出来的产品与机制的一样。
  同时,陕甘宁边区在建设公营厂矿企业期间,做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重点是团结工作。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的邓发、李颉伯,还有边区总工会的许多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抓思想工作。工会发通知,开展向劳动英雄赵占魁学习的活动,各种思想问题得到解决,生产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注意改善职工生活。当时,工人是工资制。津贴制按等级发给,一般干部拿1元到5元,技术干部可以拿到20元。而工人的工资最高可以拿到28元,一般都是十几元。那时边区一两角钱就能买到肉菜,工人们常有余款,有时还捐献给前方抗战将士。(连载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