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得”
2023年04月10日
字数:990
版次:04
曾正伟
人生,其实是一场单程的苦旅。活着,或许就是一种蛰伏的修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关键时刻。每当这时,我们就应该懂得人生“三得”。
首先是忍得。苏轼说:“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一个人只有忍得住气,才能成得了大器。孔子周游列国,忍受饥寒交迫;勾践卧薪尝胆,忍受亡国之恨。韩信当街匍匐,忍受胯下之辱;司马迁撰写《史记》,忍受宫刑之痛。凡是青史留名者,无一不是得“忍”字之精髓。
相反,那些忍耐不住的人,逞一时之能,图一时之快,最后不仅事与愿违,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项羽兵败不肯过江东,导致身首异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不得善终。
一时的隐忍,并不是怯懦,更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无声的进取。它不仅能消灾避祸,化解纷争,还能保全自身,成就自我。由此可见,只有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为常人所不能为。
其次是容得。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即忠诚律己,“恕”即宽恕待人。赵国的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拜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廉颇处处让蔺相如难堪,当他得知蔺相如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利益时,他羞愧难当,便负荆请罪。
三国时的周瑜足智多谋,才华出众,可他一生胸襟狭窄,嫉贤妒能,导致英年早逝。在领教孔明的超人才能后,他就想借机除掉孔明。最后适得其反,不得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只有高瞻远瞩,去宽恕、包容他人,方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洗礼,和世界温暖相拥。
其三是舍得。佛家说:“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舍”与“得”,其实是一种因果关系。“舍”是因,“得”是果。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养了很多门客,其中就有个名叫冯谖的。一次,孟尝君派他到薛地收债,没想到他竟然把百姓的债据付之一炬。后来,孟尝君因遭免职而走投无路,只好来到了薛地。出人意料的是,百姓们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孟尝君恍然大悟,当年冯谖的行为看似一种“失去”,其实是一种“获得”。
相反,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鬼葛朗台就永远成为人间贪婪成性、患得患失的反面教材。
“舍”与“得”之间,本就蕴藏着许多机缘。很多人只在乎得到什么,却从来不想失去什么。殊不知,当你攥紧拳头时,手心里其实什么也没有;当你张开手掌时,这个世界就属于你。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禅意,真正的智者从来都是能屈能伸、宽宏大量、宠辱不惊。凡事我们只有做到“忍得”、“容得”和“舍得”,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成就人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