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产业转移历史机遇 谋划建设“七大国家级储备中心和产业基地”
2025年04月30日
字数:1,536
版次:03
唐浩漩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诸如出手快的四川、重庆等省市都在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措施多、力度大。甘肃历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腹地,是经略西北的稳定基石,我们应抢抓机遇、扛起历史责任,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快谋划建设“七大国家级储备中心和产业基地”,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大后方作出更大贡献。为此建议:
一、加快建设国家级石油储备中心和石化产业基地。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且运输长期依赖马六甲海峡,战略石油储备东部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相对较少,储存方式多为地上金属油罐,石油安全成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方面。建议积极向国家部委衔接,争取扩大甘肃战略石油储备规模。支持民营企业利用竖式盾构机向下掘进、露天矿坑改建等方式推动建设地下油库。鼓励院校开展石油储备技术攻关,做好储能和技术储备,加大石化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
二、加快建设国家金属矿产储备中心和产业基地。我国紧缺大宗金属矿产,铁、铜的对外依存度在80%和70%以上,钴、锂、铌、钽等关键金属依赖国外供应,且与美国、欧盟等国家竞争激烈。中亚国家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建议对酒钢、金川公司、白银集团进行重组,壮大集团实力,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对国家紧缺矿种进行战略储备,建设关键金属冶炼、加工基地。
三、加快建设国家木材资源西北储备中心和产业基地。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超过50%,原木进口依赖度约75%,除满洲里、二连浩特、绥芬河口岸外,欧洲和俄罗斯木材主要从阿拉山口岸进入。把武威打造成现代国际物流平台和国家向西开放的进出口产业集聚区,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木材资源储备中心,做好延链补链规划,加大原木进口,强化科技创新赋能,融合煤化工下游产业链延伸,开发阻燃板、防潮板和高强碳晶板等新型板材,打造“储备中心+产业园区+内外销售”模式。
四、加快建设国家级粮油储备中心和产业基地。我国食物自给率已降到76%左右,食用植物油、大豆的自给率分别为33%和不到17%,蛋白饲料原料供给自给率不到20%,且进口来源集中。支持亚盛集团、农垦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在中亚、西亚布局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向国内进口粮食、油料、饲料。改造、新建、扩建粮库、粮仓、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增加隐蔽粮库、粮仓比例。高水平开展期现货交易,提高粮油储备弹性。
五、加快建设“西部肉库”。我国生猪、肉牛、肉羊、奶牛以及肉鸡优良品种对外依存度高,肉类供应存在一定的风险,饲料粮安全也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掣肘。建议支持省内生猪、牛养殖企业走出去,在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布局规模养殖,借助河西走廊天然防疫屏障,谋划布局建设猪牛羊规模化养殖基地。
六、加快建设国家级食品储备中心和产业基地。兰州树屏食品产业园是全省目前唯一的全要素多功能食品产业聚集地,周边有比较大的拓展空间,大量梁卯沟壑可平整使用;园区靠近中川机场,随着第三航站楼建成使用,其区位优势愈发凸显。建议将树屏食品产业园继续扩容提档升级,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尤其提升数智化服务水平,对接引进优秀食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预制菜板块,布局研发军用食品、特殊食品等。以“飞地”模式鼓励省内市州特色加工入驻园区,提升附加值,拉动全省农业产业链提质增效。
七、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应急装备储备中心和产业基地。兰州是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甘肃应急管理学院是全国首个以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为主的学院。建议结合兰州新区应急安全产业园建设,引进各个层次的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布局发展智能救援装备产业,对接引进深圳洲际通航消防无人机项目等,举办“一带一路”安全应急装备和产业博览会,持续深耕应急领域。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民盟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委,兰州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