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临夏:紫斑牡丹的千年史诗
2025年04月28日
字数:4,014
版次:04
漴 文
临夏(古河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锋面,三月郁金香未谢,五月牡丹已压枝,七月高山绿绒蒿仍在雪线绽放……海拔的垂直剧变让这里成为天然花卉基因库,最令临夏人痴迷的,当属那些树干如青铜、花瓣带紫斑的古老花树,它们并非舶来品,而是西秦岭野生牡丹与中原名种在丝绸之路上的千年邂逅。
花境临夏
临夏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很适合各种鲜花植物生长。由于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祁连山东余脉、秦岭西余脉的交汇地带,在百公里的范围内海拔高度陡降陡增,形成了多样的气候变化,也造成了花的品类多、同类花在区域内可赏花期长的独特性。在临夏春夏秋三季月月都有主打的花品,如三月的郁金香、桃花、杏花,四月的梨花,五月的牡丹、玫瑰,六月的油菜花,七月的百合、荷花,八月的大丽花,九月菊花等等。夏季沿着近年才打通的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去“浪山”,更会被无数叫不出名的花儿惊艳到,最令人震撼的要属积石山县境内的黄草滩,那是我见过的最大规模金陆梅花海,花期长达六月至九月。再往高处走进深山,还会看到很多稀有名贵的高山树杜鹃和嫣红或湖蓝的绿绒蒿等。各种鲜花迭次开放形成的色块碰撞和色彩张力被英国植物学家法雷尔称为“青藏高原的调色盘暴动”。临夏境内百花开,临夏人最爱的花是牡丹花。他们最爱唱的花儿是“白牡丹令”,他们的院子里种着牡丹,房屋前廊道的墙上镶着砖雕牡丹,屋檐梁上镶着木雕牡丹,门帘上、柜盖上、枕头上绣着牡丹。
五月,走进临夏,你能看见百里牡丹长廊里,百年牡丹名树园子里姹紫嫣红、青白炫黄。正如花儿中唱的“白牡丹白的嘛娆人哩,红牡丹红的破哩”。不同与洛阳牡丹和菏泽牡丹,临夏的牡丹属于树牡丹,近年来她以紫斑牡丹的名字享誉花界。
风林渡的唐朝信物
文献记载,中国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开始于南北朝。从隋代开始,牡丹进入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通过根苗繁殖,出现成片的单品花的美景,形成了集中观赏的场面。到了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移到了洛阳,开始有人专门研究牡丹,于是有了牡丹专论,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洛阳花谱》等等。这个时期,从品种培育到栽培技术都有了极大提升,所以缔造出“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南宋时,随商贾南迁,牡丹也引种到了天彭(四川彭州)、成都、杭州等地,通过嫁接和播种的方法,从中选出更多更好的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品种。牡丹在甘肃的应用与作为观赏花木的历史几乎是同步的,甚至更早。作为中医药研究的创始地区之一,牡丹早期作为药用,1972年甘肃武威汉墓中发现有牡丹治疗“血淤病”的记载,而甘肃距离隋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和帝都长安的空间距离近,是繁荣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成为那个时期牡丹培育传播的主要地区。
相传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进藏和亲的路上,从炳灵寺风林关渡黄河进入了雪域高原,当地山民僧徒全力相助,文成公主将牡丹和花椒种子赠予山民僧徒。从此甘肃开始了观赏牡丹的培育史。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品种不详。但从长安来的馈赠一定会得到珍惜和尊崇,也使得牡丹花身份尊贵起来了。可以判断,紫斑牡丹的栽培起始于临夏,已有1380余年历史。
中国牡丹的原生地在西秦岭和青藏高原东部交汇地区,现在在秦岭和太子山林区依然能够找得到成片分布的野生树牡丹,其特点是树冠较大,香味浓郁,颜色厚重,花斑基部有美丽的紫色羽状斑块,根系发达,耐寒抗旱。
受到尊崇的中原牡丹到了临夏地区,并不是很适应当地的气候,至少会遇到越冬困难的问题。采集种植当地紫斑树牡丹,自然会成为一个选择。从此,这些来自长安的娇客,便开启了与本地野生牡丹孕育出耐寒抗旱的紫斑血脉的历程。武威汉墓出土的医简证明,甘肃人早在东汉就已认知牡丹药性,但让其蜕变为观赏圣品的,正是河州人用砖雕铭刻、以花儿传唱的集体崇拜。临夏红园现存明代《牡丹仕女图》砖雕,画面中女子所持正是典型的紫斑牡丹,花瓣基部的羽状紫斑清晰可辨——这比法雷尔的发现早了300年。
野生的树牡丹多是单瓣的,而现今临夏紫斑牡丹有了89个传统品种,分属于红黄蓝白粉绿黑紫复色九大色系,有单瓣,重瓣,千瓣类等类型。这么丰富的品种,自然是野生树牡丹与来自长安洛阳一带的中原牡丹杂交改造的结果。所以可以断定,临夏是紫斑牡丹的品种驯养地。紫斑牡丹于明清时代形成品种群。“牡丹处处有,盛绝是河州”,清代诗人吴镇的这句诗是最好的实证,也是临夏紫斑牡丹最经典的代言。1989年著名牡丹研究学者李嘉珏著述《临夏牡丹》标志着紫斑牡丹在中国学术界被正式的认定为牡丹西北品种群。
紫斑西行记
牡丹于盛唐时期传入日本,从此开始了中原牡丹的国际之旅。而紫斑牡丹的国际传播要晚得多。最早发现和记录紫斑牡丹的外国人是英国植物学家雷·法雷尔(ReginaldFarrer)
1914-1916年,他与皇家植物园接受过训练的威廉·珀道姆(WilliamPurdom)一同前往舟曲卓尼迭部等地考察植物。他在1917年出版的作品《世界屋脊》中记述,在甘肃南部的一处山坡灌木丛中,发现了一株野生牡丹,花大,洁白的花瓣基部有清晰的紫斑,他形容这种花朵“美丽非凡,富丽堂皇”,“那些雪白花瓣上晕染着紫罗兰色斑块的花朵,像被天神用手指蘸颜料随意点染过”。他写道,“在这片灌木林中,牡丹高大、纤长、笔直。长着两根或三根不分叉的枝条。他们优雅而平稳地摇曳着。每枝都顶上一朵硕大的花朵。花是纯白色的,波卷皱褶成最醒目动人的优美线条;花瓣基部具有紫斑,从花心金黄色绒毛状雄蕊基部向四周呈羽毛状放射。这些雪白的女神,亭亭玉立于多刺低矮的小灌丛中,他们的芬芳散发在黄昏的余晖中……”。他采集了一株标本带去了英国,现藏于英国皇家植物园爱丁堡标本馆,标签仍写着“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可疑的野生变种)。
而让紫斑牡丹在国际上栽培传播的人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F. Rock),他接受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于1925-1927年间在甘南迭部一带考察搜集植物标本和种子,在卓尼县一个喇嘛寺采集到了紫斑牡丹种子,并送往美国阿诺德树木园繁殖成功。1934年,这些种子绽放出震惊西方园艺界的“洛克氏牡丹”(Paeoniarockii),其耐寒性甚至超越了欧洲牡丹。由此紫斑牡丹被扩散到世界各国。为了纪念他的这一成就,国际植物学会将紫斑牡丹定学名为Paeoniarockii,种加词就是洛克。如今,国际上认定,紫斑牡丹属我国原生牡丹品种系之一,也是我国被国际园艺协会进行品种登记,并受保护的珍贵品种。
2019年,挪威卑尔根大学通过基因测序证实:欧美栽培的90%“中国牡丹”实际是紫斑牡丹杂交后代。河州,这个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紫斑牡丹诺亚方舟”的小城,悄然改写了世界牡丹谱系。
牡丹的临夏花语史话
在临夏,牡丹不只是被驯养的观赏品,而是与风沙、黄土、高原烈日共生的生命。她傲然挺立在悬崖边、寺院墙角甚至荒废的烽火台上。它们的根系能刺穿夯土城墙,枝条敢与狂风角力,花开时却比江南的中原的牡丹更娇嫩——这种矛盾的美学,被当地人称为“铁骨柔情”。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各地分布着的百年古牡丹。在炳灵寺石窟脚下,一株名为“绛珠仙子”的紫斑牡丹,树龄超过四百年,树干皲裂如龙鳞,却年年绽放重瓣大花。僧人世代相传:这株牡丹是文成公主亲手所植,花瓣上的紫斑是公主离别长安时滴落的泪痕。在临夏赏牡丹,是当地盛大的节日。古时侯,每年五月,河州便迎来了最盛大的“牡丹花儿会”。这不是普通的歌会,而是一场人与牡丹的千年对话。赛歌规则极富深意。首先是选花定调:歌手须在赛前三天选定一株古牡丹,日夜守候,观察其花苞绽放的节奏。当地人相信,每株牡丹都有独特的“花语调式”——单瓣花对应高亢的“河州大令”,重瓣花匹配婉转的“白牡丹令”。然后是即兴对歌:比赛时,歌手必须面对牡丹即兴编词。河州人认为花儿歌手若唱得动情,古树会以花瓣飘落回应,若词不达意则花朵闭合示意淘汰。曾有老艺人唱至泪下,满树牡丹竟无风自颤,落花如雪,被传为“花魂应和”的奇观。花儿会的高潮是,夺冠者会获赠一枚百年牡丹根雕成的“花魂令”,上面刻着历代歌王的词句。老人们说:“十年练就好嗓子,百年难换花点头”——唯有牡丹认可的歌声,才算真正入了门道。牡丹花儿会的最后,夺冠歌手需跪拜古树,奉上“花魂令”。若歌声真正打动了花魂,便有花瓣飘落,恰好覆在令符的刻痕上——这一刻,人、歌、花达成神圣契约。正如河州老话:“不是人选花,是花选人。”牡丹开的是一季,魂传的却是千年。现如今,临夏把每年的五月“河州牡丹花儿会”升格成了“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游园唱花儿,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举办极富观赏价值和现代意义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等,让游人体验河州牡丹文化的魅力。
河州人认为牡丹是有灵性的,他们对牡丹的敬畏远超普通花卉,因而形成一套独特的“花忌”:首先是“三不采”,即寺院的牡丹不能采(怕亵渎神灵)、树干有龙鳞纹的不能采(可能是百年古株的“化身”)、并蒂双生的不能采(象征夫妻或兄弟之缘,采了会招厄运)。同时也要举行“花神祭”:每年牡丹花期结束时,花农会在树下洒一杯酒、三粒青稞,念诵“花开花落自有期,明年再会莫嫌迟”,既是对牡丹的告别,也是祈愿来年再逢。还有“梦花卜”的习俗:未婚女子若在牡丹花期梦见紫斑牡丹则预示姻缘将至,若梦见白牡丹则需去寺院祈福,避免“花旺人孤”的命格。
河州人将牡丹的灵性刻进了生活。据说显圣寺里的古牡丹其茎干横截面的年轮可见清晰的紫斑纹路,与《西夏文大藏经》记载的“花历”完全吻合——每轮代表一个甲子,纹路越密,预示来年花事越盛。而红园博物馆藏的清代《花语砖》,则将牡丹花瓣数量与“花儿”调式对应。单瓣(5-8瓣)花对“河州大令”歌声高亢激越;半重瓣(10-20瓣)对“尕马儿令”歌声悠扬婉转;千瓣(50瓣以上)对“白牡丹令”歌声缠绵悱恻。更神奇的是临夏绣娘会在牡丹图案里暗藏“花路”——若顺着花瓣走向细看,能拼出一段“花儿”歌词,比如“白牡丹白着耀人哩,红牡丹红着破哩”。
来临夏赏牡丹吧!有三百多个各色品种,有各类古树名园,有百里花海长廊,有三十多天的观赏期,有可圈可点的流传故事,有临夏的花儿和少年对唱着白牡丹令的花儿,如此惬意的赏牡丹,只有临夏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