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实融合 扩展承接空间 推动装备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2025年04月23日
字数:1,351
版次:03
李向伟
我省装备制造业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特别在石化化工、电工电气、矿用及工程、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有较好沉淀。近年来,随着深入实施强科技、强工业等行动,产业集群效应愈发明显,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我省装备制造业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省中小微和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比重低,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缺少新的集群增长点。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仅有365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4%,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占比仅为6.1%,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有限。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我省装备制造业以初级加工为主,传统产业占比高,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三是数智转化进展缓慢,数据要素驱动不足。数字化转型认识不高,数字化应用场景不够丰富,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还不多,链式数字化转型不明显。抢抓产业转移机遇,需要全面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此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推进数智转化。结合“十五五”规划研究,加快装备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专项规划编制,统筹推进装备制造招商。一是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并设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强化数智化转型服务,引入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动优化企业结构,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扁平化、敏捷化管理体系,调整运行机制,加快数字化转型。二是丰富拓展应用场景,以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紧扣制造工艺、系统装备数字化,制造单位、车间工厂柔性化,工业网络、工业数据互联化,工业软件、管理服务平台化,开展场景招商,探索分领域、分行业、分系统、分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模式,持续拓展转型广度和深度。三是积极完善数据资源管理,优化数据共享机制,增强算力的匹配和调度,加快制定数据市场基础制度和配套政策,推动公共、企业、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探索数据开发新模式。
二、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一是大力推动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二是推进高端装备不断向高速、高精、高可靠和高融合的方向发展,积极招引人工智能服务企业,推进制造装备向“装备+先进工艺”“装备+应用场景”“装备+人工智能”转型。三是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工业母机等产业链上下游,大力发展关键核心部件制造及系统集成,加快打造新兴产业制造基地。
三、强化政策供给,健全要素保障。一是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端发力、双轮驱动模式,持续推进“税惠红利”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提升全产业竞争力。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相应人才和特殊人才,以更好地支撑和带动全省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充分利用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加快引进银行、保险、期货、资管、融资租赁企业入驻,畅通银企信息,提升融资便利度,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增强产业转移吸引力。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兰州工业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