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区域铁路体系建设 畅通西部陆港枢纽新通道
2025年04月23日
字数:1,304
版次:03
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物流枢纽节点,急需完善铁路网建设,从我省铁路网密度看,2023年甘肃省境内铁路网密度为114.2公里/万平方公里,与全国161.1公里/万平方公里还有一定差距。酒泉、张掖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节点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国家批准的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铁路网密度较低,路网覆盖面有限。同时,我省还存在自身财力长期制约交通高质量发展、境内重点铁路项目纳入国家规划难度大、重大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难度大、后续储备项目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契合度有待加强等问题。
对此,建议:
一是合力共推,力争重点铁路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按照梯次推进项目要求,全省各级部门,相关县(市、区),利用国铁“联网、补网、强链”政策落实及能源资源保供通道谋划的战略契机,加大与国、省发展改革和行业部门以及兰铁集团等有关单位的汇报衔接力度,力争敦煌至鄯善、红柳河至敦煌、阿克塞至若羌、大庄子至红沙梁至明水、红沙梁至马鬃山口岸等铁路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保项目顺利推动实施。
二是高瞻远瞩,做好潜在项目挖掘储备工作。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解放思想、高瞻远瞩、适度超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导开展全省“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相关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深度挖掘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铁路项目,超前布置做好项目储备,适时启动前期工作。聚焦行业发展方向,同时契合自身发展需求,后续持续挖潜补充能源保供类、干支线提质扩容类、大物流及多式联运类项目,确保我省铁路可持续发展。
三是顺应形势,适时启动规划修编调整工作。结合最新国家战略及相关上位规划政策,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启动对原规划进行修编调整。结合相关项目实施情况、区域发展诉求及项目推进紧迫性,动态优化调整相关项目建设时序。顺应当前能源资源战略保供形势要求,谋划新增煤炭集疏运相关项目,纳入规划保障,加快建设,实现区域资源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转变。落实国家“公转铁”及大物流体系政策要求,统筹谋划全省区域支专线及大物流体系规划建设,系统补齐铁路最后一公里短板。
四是多管齐下,着力破解铁路项目投融资难题。据实反映甘肃铁路基础设施的国家安全战略和社会效益,以及基础条件差、财力有限、历史欠账大等客观实际,进一步加大国家补助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的支持力度,适度降低项目资本金和地方出资比例,缓解地方出资压力。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根据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相关要求,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吸引更专业的市场机构参与运营管理,提高铁路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率,着力破解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难题。
五是成立专班,加快推动铁路项目各项工作。铁路项目线路长,前期手续多,程序繁杂,需要专班专人与上级部门、行业部门衔接推进。发挥专设机构铁航办职能作用,由专班专人专门负责铁路项目中长期规划编制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在疆煤外运的大背景下,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建议各地明确专门的编制和人员长期盯紧推进铁路网系,加快区域内铁路体系建设任务,确保铁路项目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畅通西部陆港枢纽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