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平民女校——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女校
2025年04月07日
字数:2,043
版次:03

钱国宏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悄然成立,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同年,党的早期领导人深感妇女解放的重要性,决定创办一所专门为女性提供教育的学校。这所学校不仅是为了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培养她们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也是为我党培育一批妇女干部。于是,“平民女校”应运而生,成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女校。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未彻底改变社会的封建性质,尤其是妇女的地位依然低下。女性普遍缺乏教育机会,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仅限于家庭角色,女性的政治和社会参与度极低。然而,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妇女解放的呼声逐渐高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女性的教育和权利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独秀、李达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认识到,妇女解放是革命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急需培养一批妇女骨干来领导妇运工作,以适应革命的需要。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教育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因此,创办一所专门为女性提供教育的学校,成为我党的迫切任务。平民女校的创办,正是这一思想的实践。
  

  平民女校的创办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1921年秋,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上海筹划创办女校。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办女校,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上海作为近代中国工业的主要发源地,工人阶级相当集中。这里纱厂多、烟厂多,自然女工也多,但因旧社会女子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理解力和思想觉悟都不高,妇女运动的开展举步维艰。这正是我党领导妇女运动的绝好良机。另外,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上海,我党完全处于秘密状态,不能公开办学,而当时我党已经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女界联合会,正好可以以联合会的名义筹办平民女校,联合会的主要成员也可以充实到平民女校当中。为此,我党早期领导人李达让女界联合会成员、《妇女声》报的编辑王会悟去找中华女界联合会会长徐宗汉(同盟会元老黄兴的夫人)联系、商谈,以联合会的名义出面筹建平民女校。于是,1922年2月10日,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3号A(今成都北路7弄42~44号),我党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创办了第一所女校——“平民女校”。
  为了扩大女校的宣传,党组织在1921年年底1922年年初,先后两次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报纸上公开刊登招生广告,“本校是我们女子自己创办的学校,专在造就一班有觉悟而无力求学的女子,使其得谋生工具,养成自立精神……”这是平民女校刊登在《民国日报》上的招生广告。
  之所以取名为“平民女校”,教员沈泽民解释:“是因‘平民’别于‘贵族’的意思,换句话说,是因为:第一,这是平民求学的地方;第二,这是有平民精神的女子养成所,希望平民女校发达起来,实现我们理想中所盼望的妇女运动之花。”平民女校校务主任(即校长)李达曾概括过女校的特点:“一、为无力求学的女子设工作部,替伊们介绍工作,使取得工资维持自己的生活,实行工读互助主义。二、为年长失学的女工设专班教授,务便于最短时间灌输最多知识。三、为一班不愿受机械的教育的女子设专班教授,使能自由完成个性。”李达还曾在《妇女声》刊物上撰文指出:“现在感觉知识缺乏的女子一天比一天多了,假使全国各大城市都能照样的把平民女学创办起来,使这类有觉悟的女子都能够得到求学的机会,那么,我想不上几年,真的女子解放的先锋队到处都要组织起来了。”他指出当时中国社会存在三类女子:第一,现在抱有热烈的求学欲望而无学校可入的年长的女子正不知有多少;第二,因为经济问题而不能求学的与不能继续求学的女子正不知有多少;第三,甘受机械教育而被教育机关摒斥的,或不甘受机械教育的女子也不知有多少。综观中国社会教育资源,“能够收纳这三项女子的学校,除了这创办的平民女校之外一个也没有。”因此,他热情洋溢地称赞“平民女学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
  陈独秀也曾在报刊上发文宣传平民女校:“教育是改造社会重要工具之一……惟希望新成立的平民女学校作一个风雨晦冥中的晨鸡!”
  

  女校的初期运作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资金问题,党的经费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此,李达拿出自己的稿费,以每月50元的价格,为女校租赁了临时校舍。当时,校舍条件较为简陋,但设施齐全。校舍是“三间、两层、一客堂”的老式房子,正中客堂用于上课、会客和吃饭,东厢房是手工作坊,供学生摇袜和缝纫用,楼上也是课堂,东边则是学生宿舍。尽管条件简陋,但这些设施满足了当时的教学需求。
  其次是师资问题,由于学校地处租界,政治环境复杂,许多知名学者不敢公开支持。然而,通过党的地下组织,他们还是成功邀请到了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担任教师。平民女校的教师阵容是相当强大的,如语文教员邵力子,英文教员沈雁冰等。早期的共产党人陈独秀、李达、刘少奇、恽代英、高语罕、陈望道、沈泽民等都曾在学校任职或兼职。学校女教职员有高君曼和王会悟等人。平民女校校务主任先后由李达、蔡和森担任,并相继由王会悟、向警予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来女校授课的教师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工作报酬。
  (连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