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建武委员:让实体经济“筋络”更加畅通
2025年03月03日
字数:2,821
版次:01
实习记者 加曼草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甘肃,有一位农民出身的政协委员,30年如一日扎根于物流供应链建设,用冷链物流改写西北农产品的命运,让更多甘肃好产品走出家门、走向海外。他就是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甘肃陇海物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建武。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在即,岳建武更忙了,拜访交通运输部门、调研物流枢纽项目,走访物流行业企业,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扎实的调研为今年的提案和发言精心做着准备工作。
扎根西北的“物流拓荒者”:从田间到区域市场的破局
出生于甘肃榆中县连搭公社的农村家庭,岳建武自幼在贫寒中勤学苦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成为村里少有的“跳出农门”的大学生。从黄土地上走来的赤子,对农业与土地有着天然的深情。
岳建武说:“从小亲身经历了农村的苦、农业的难、农民的穷,后来虽然离开了农村,但改变农村、农业、农民现状的愿望却深深种在了心里。”梦想的种子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破土而出,在深厚的乡土情绪下茁壮成长,带着对“三农”问题的深入思索,他毅然辞职创办制冷工程企业,转身跃入了“市场之海”。
“在做制冷工程过程中,我发现,蔬菜保鲜库是解决甘肃优质蔬菜‘走出去’的一个关键平台。”面对西北农产品因冷链缺失而大规模腐烂的困境,岳建武成为最初“吃螃蟹”的人。他投身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尝试将兰州高原夏菜出口东南亚。但当时物流条件简陋,运输需经国道颠簸90个小时才能抵达广西,途中损耗率极高,最远也只能销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口东南亚难度大、量很少。
回忆起最初的创业往事,岳建武依然觉得苦涩。这段不算成功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冷链物流对提升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性,也埋下了日后深耕物流行业的种子。“当我看到我们兰州品质非常优良的蔬菜不能走出去、农民不能脱贫致富,内心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也是在那时候下定了改变行业痛点的决心。”岳建武说。
一边是兰州高原夏菜,一边是国际大市场。有难度就需要有变革。岳建武咬着牙,多方筹措资金,率先投资修建了蔬菜保鲜库以及高原夏菜冷链物流示范基地,一边带动农民种植大田蔬菜,一边开拓兰州高原夏菜销售市场,逐步构建起了冷链物流体系。通过“北菜南销”模式,将甘肃优质的西兰花、芹菜、娃娃菜等农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及东南亚。目前,已带动6万亩蔬菜基地发展,帮扶600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1.5万元。高原夏菜已经成为兰州乃至甘肃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岳建武说,“那时看到农民彻夜排队交菜、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车辆从冷链物流基地驶出,农民们喜笑颜开地数钱时,我觉得我当初的愿望实现了。”
随着业务扩展,岳建武整合物流、农业资源成立陇海集团,构建起了覆盖全省的冷链物流网络,年交易量达到12万吨,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参与者。此时的他,已从单纯的企业经营者转变为区域物流体系的搭建者。
在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龙门吊忙碌地装卸着各色集装箱,岳建武仔细察看货物装载情况,与工人交流操作细节,他的身影在一排排货柜中穿梭,显得格外忙碌。
作为甘肃物流行业协会的会长,他深入调研这片物流热土,不仅是为了了解行业现状,更是为了将行业心声带到国家层面,为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陇南进行扶贫调研时,岳建武提出将中药材、核桃、油橄榄、花椒打造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四颗明珠”,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完备的物流体系,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三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电商等举措,以物流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戈壁滩上的冷链货车到国家物流枢纽规划,从田间地头的合作社到中欧班列的国际货柜。岳建武最初的心愿正在一步步实现。
“物流业的使命所在,就是要做打通梗阻的‘路’、凝聚产业的‘链’、照亮乡村的‘光’。我们希望通过物流网络的构建,既破解民生痛点,又推动国家战略落地,将西部内陆地区的劣势转化为国家对外开放发展的新优势。”
政协委员的“双向奔赴”:提案背后的脚力与脑力
甘肃自古以来便是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枢纽要地。甘肃如何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奋力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岳建武一直关心的问题。在岳建武看来,当前,甘肃借助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物流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他认为,通道沿线各地各部门应聚焦“融”“聚”“联”“利”四个方面,树牢融合意识、强化聚集能力、提升联合水平、建立效益标准,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与地区产业的契合度,推进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度关联,提高产业集中度、差异化、竞争力,提升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功能,放大枢纽节点虹吸效应,更好利用借船出海、借势发展机会,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胜势。
为调研甘肃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区位条件,他先后到甘肃省发改委、商务厅、交通运输厅、工信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和嘉峪关、武威、金昌等市走访调研,全面掌握甘肃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瓶颈及政策措施,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相继考察新疆、甘肃、陕西、四川等省区煤炭物流枢纽节点,探索破解疆煤东运、蒙煤南下瓶颈的新方案、新举措;累计走访60余家物流及供应链企业,深入了解当前形势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诉求。历时半年走访河西走廊和临夏、甘南等州的偏远地区,在零下20℃的戈壁跟踪冷链运输,在海拔3000米的民族地区探讨牦牛物流。
这种“沾泥土、带露珠”的调研,使得岳建武的提案更加精准务实和切实可行。围绕着调研和思考,自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以来,岳建武多次向国家和省级层面提交了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的提案,一些建议被国家及省级有关部门采纳吸收。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延、兰州粮食储备基地等提案已付诸行动,成为甘肃携手全国多个省、区、市共同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有力抓手。
从“行业专家”到“国家智囊”的跨越,让岳建武不仅深谙物流之道,更以全局视野审视区域发展。
在天水花牛村建设全省首座千吨级苹果气调库,为花牛苹果走向世界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庆阳黄花菜冷链产业化发展献计献策,打破了黄花菜只能烘干后卖干货的局限;在河西走廊布局智慧物流园,让敦煌优质鲜食葡萄不再滞销腐烂……这些实践缓解了甘肃许多地区还在“过路经济”中挣扎的困局,真正将物流网络转化为了“民生毛细血管”。
“过去作为行业人士,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和行业有什么问题、我该怎么办。当选政协委员后,不仅要在更高的层面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站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有了这个认识,我就能更好地履行作为政协委员的职责。”岳建武说。
即将出发赴京参会,岳建武说:“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带给我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使命,今年全国两会,我准备围绕培育物流新质生产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党和国家重大关切,以及疆煤外运运力保障、新能源车保险服务等行业痛点难点撰写提案,积极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写好这份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