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多措并举织牢织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网
2025年03月03日
字数:656
版次:01
本报兰州讯(记者邱瑾玉)2月28日上午,省法院、省妇联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一年,全省各级法院和妇联系统,积极探索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有机衔接,进一步织牢织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网。
据了解,我省各级法院秉承“人为本、和为贵、家本位”理念,对家庭暴力受害人实行举证责任缓和规则,降低维权门槛,创新“诊疗式审判”模式,聘请心理专家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和精神抚慰,组建“法官+心理咨询师+家事调解员”的专业化诉调队伍,以柔性司法解“法结”、消“心结”。同时,建立完善婚姻家事案件数据共享机制及联席会议机制,织密织牢反家庭暴力系统防治网络。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全力推进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实施甘肃省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持续擦亮“陇姐”普法品牌,实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百千万”计划,建成“执委婚调工作室”“巾帼工作室”“和合之家”等婚调阵地,全面推广“妇联执委+网格员”双向任职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全省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开展“巾帼暖人心”深化维护妇女权益专项活动,持续开展“进家庭、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送温暖”“五个一”遍访行动,在全国首创建成314个“爱心妈妈关爱服务加油站”,发挥维权志愿者作用,开展灾后心理志愿服务和“亮灯行动”“敲门看灯”等基层维权志愿活动,将妇女权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
发布会上,省法院和省妇联还共同发布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对妇女儿童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据了解,我省各级法院秉承“人为本、和为贵、家本位”理念,对家庭暴力受害人实行举证责任缓和规则,降低维权门槛,创新“诊疗式审判”模式,聘请心理专家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和精神抚慰,组建“法官+心理咨询师+家事调解员”的专业化诉调队伍,以柔性司法解“法结”、消“心结”。同时,建立完善婚姻家事案件数据共享机制及联席会议机制,织密织牢反家庭暴力系统防治网络。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全力推进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实施甘肃省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持续擦亮“陇姐”普法品牌,实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百千万”计划,建成“执委婚调工作室”“巾帼工作室”“和合之家”等婚调阵地,全面推广“妇联执委+网格员”双向任职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全省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开展“巾帼暖人心”深化维护妇女权益专项活动,持续开展“进家庭、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送温暖”“五个一”遍访行动,在全国首创建成314个“爱心妈妈关爱服务加油站”,发挥维权志愿者作用,开展灾后心理志愿服务和“亮灯行动”“敲门看灯”等基层维权志愿活动,将妇女权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
发布会上,省法院和省妇联还共同发布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对妇女儿童权益的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