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抢抓天空机遇做早做实低空经济产业转移承接工作
2025年02月19日
字数:1,538
版次:03

石培荣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低空领域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趋势愈发明显。已有30个省市区出台了关于低空经济的支持政策,低空经济正处于群雄并起、千帆竞发的阶段。我省低空经济发展优势明显:一是有低空空域资源优势,我省地域面积广阔,居全国第7位,东西狭长,地理过渡性强,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净空条件好,便于低空飞行;二是有低空飞行器制造优势,我省有兰飞、万里、长风等国字头航空科技企业,几乎涵盖了制造低空飞行器的动力、控制、雷达系统,具备各类有人机、无人机研发设计生产能力;三是有低空飞行器修造优势,天飞长期从事军队航空装备维修服务和无人(靶)机制造业务,神龙为军方提供低空飞行装备制造,我省具备研发、生产、维修低空飞行器能力;四是有低空基础设施优势,现有敦煌鸣沙山、敦煌雅丹、张掖丹霞、华池南梁、民勤苏武5座A1类通用机场;五是有实战运营优势,敦煌飞天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2座通用机场、50多名专业飞行技术人员,拥有20多架各型飞行器,已运行20余年,承载游客1.44万人,张掖丹霞机场已入驻6家省内外航空企业;六是有应用场景需求优势,我省作为贯通西北—西南—东南亚、甘肃—新疆—中亚东欧等贸易走廊,发展低空走廊经济需求旺盛。我省与低空经济先行省份相比,我们在政策体系、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运营主体、要素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但差距还不是太大,奋起直追、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仍有可能后来居上。为此建议:
  一、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低空经济产业向我省转移释放政策红利。长期以来,空域问题一直是限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释放低空空域资源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然趋势。目前,已有15个城市获批低空经济试点市。应尽快成立低空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主动衔接中央和大区空管部门,申请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认真研究我省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空中危险区、空中保留区、试飞空域、训练空域、防空识别区、临时空域等区域,建立灵活的空域使用机制。应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尽快研究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健全低空领域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标准体系,规范各类空域的划设、管理与服务活动,切实保障我省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快承接引入低空经营主体,加紧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打造“设施网”:鼓励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运输系统连接。在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和低空融合飞行样板区,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试点,优先布局建设航空器起降、备降、停放、充电停机坪,配套航油、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承接引进的低空经济配套企业建设的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让低空飞行“飞得起来、飞得顺畅”。建设“空联网”:充分利用好现有航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化、集成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搭建有人机无人机管控平台,为飞行器与飞行器、飞行器与用户、飞行器与平台等各类数据交互感知、三维空间“人机物”高效互联提供数字智能支持,构建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空地物联网络,解决“看不见、呼不到、管不住”的基本安全问题。
  三、加快推进航路航线建设,抓紧开辟“航路网”、建设“服务网”。开辟“航路网”:由低空经济职能部门牵头,推进低空空域分类管理,划设相关飞行航路和航线,推动构建低空目视航路航线网络,开通示范客货航线,健全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服务网”:积极引入有实力的低空经济服务公司,加快搭建飞行服务站和布局低空飞行服务网点,探索航空器融合飞行审批指挥协调机制,构建低空融合飞行服务平台,对低空飞行活动进行有效感知和有序管理,为有人机、无人机融合飞行提供精准服务。(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