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阶州唱书
2025年02月17日
字数:636
版次:03

尹利宝


  以乐器伴奏,说唱故事,称为唱书。阶州唱书,因流传于阶州(现武都区)而得名。阶州唱书主要流传于武都、文县、康县、徽县及甘南藏区等地,是由明末流行于四川的“唱故事”演变而来的。随着甘川古道茶马驼队进入这一地区,其中有一个叫范坨子的艺人最为出色,早期在文县碧口表演唱书,共收六个徒弟,后定居阶州一带,从此,阶州唱书便在甘肃南部流传开来。
  阶州唱书以武都方言吟唱,它是农耕文化恬静生活里的一种大众文化的便餐。唱书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广泛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普遍传唱,到了“文革”期间,由于它是典型的“四旧”,自然在劫难逃,从此销声匿迹。
  阶州唱书的书目有《邓召传》《过巴州》《肖三姑》《见红军》《琴房送灯》《一把刀》《娘儿俩辩理》《商雪传》《百花楼》《蜜蜂记》等传统剧目。
  阶州唱书所具有的特征,一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所唱内容大多是民间故事。唱书表演并不是单纯地唱,而是有说有唱,但是没有乐器、行头,纯粹是清唱,间以少量的道白。二是不同于表演曲艺,它不搭台,不设场,只是独自一人摇头晃脑地吟唱,让人欣赏。三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要求博学强记,或用多种肢体语言,唱书人完全稳坐椅凳手捧黄卷照本吟诵。四是不同于舞台戏词,除了少量的道白的长短句外,完全是五字或七字的叙事长诗。五是不同于其他戏曲有多变的曲调,而是基本以当地流传的民间小调为调,一调到底。
  阶州唱书在《中国曲艺志·甘肃卷》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甘肃独一无二的民间说唱艺术。2007年被陇南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