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赤诚秉笔写春秋
—— 重读《中国红色记者》
2024年12月16日
字数:1,661
版次:04
  

钟芳

  1937年11月8日,诞生于烽火硝烟中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国记协的前身)在范长江的领导下,大批的左翼新闻工作者纷纷奔赴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被誉为“手无寸铁的百万兵”,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极其辉煌的篇章。2000年,我国将每年的11月8日定为记者节。前不久,我们迎来了第25个记者节,又一次翻开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写的《中国红色记者》,笔者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它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新闻历史画卷,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长歌史诗,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首部对“红色记者”为代表的进步记者进行系统梳理与介绍的书籍。阅读完全书,再次让我感受到红色新闻工作者们在战争年代、在建设时期,历经磨难,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而披荆斩棘、不畏艰险和劳苦的精神与毅力。为了深切缅怀和纪念他们,也为了激励和引导当代新闻工作者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红色记者的精神品格,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国家新闻出版署编写了此书。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报人,当时他隐藏中共党员的身份,以如刀的快笔为受压迫者发声,讨伐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他首创的新闻编译社是我国最早的通讯社之一。他著书立言,培育了大批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他自筹资金创办的《京报》被后人称作“一张承载中国报人光荣与梦想的报纸”。为激励报社同仁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在编辑部悬挂了一幅自己手书的四字条幅:“铁肩辣手”。此词取自明代义士杨椒山的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他将“妙”字改为“辣”字,意即《京报》就是要突出它“辛辣”的特色。邵飘萍在五四运动期间的表现,深为当权军阀所不满,被军阀政府抓捕。临刑前,邵飘萍拱手说了句“诸位免送”,随即英勇就义,用生命诠释了红色报人的铮铮铁骨。
  李大钊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6年,李大钊赴京创办《晨钟报》,撰写了题为《晨钟之使命》的发刊词,留下了一段振聋发聩的名言:“《晨钟》自身无所谓使命也,而以青年之使命为使命。青年不死,即中华不亡,《晨钟》之声,即青年之舌,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青年之克觉醒与否,当于《晨钟》之壮快与否卜之矣。”李大钊秉持着铁肩担道、晨钟长振的办报理念,宣传先进思想、传播革命理论,推动社会进步,唤起民众觉醒,让马克思主义传遍了中华大地。
  《中国红色记者》全书的时间跨度越过两个世纪,作者以朴实、流畅的文字,真实精彩地再现了邵飘萍、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夏衍、邓拓、穆青、范敬宜、郭超人等彪炳中国近现代新闻史册的54名红色记者的职业生涯。对每一名记者的介绍,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分,并配有一幅他们本人的照片。评传精辟地概括了这些记者在新闻宣传领域独特而卓越的贡献,详细地记叙了他们的一生。他们的代表作或为影响深远的思想领域的作品;或为秉持新闻记者的职业信念写出的影响一个时代的优秀新闻作品;或为人们所熟知的摄影作品。每个作品后面都补充有对作品背景的剖析,使我们在重温这些作品时,仿佛又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重温党的新闻事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让我们认识到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以及他们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需要记者敏锐真实、热情勇敢的记录和呼吁。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人物形象丰满,结构严谨,有张有弛。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来源于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充满着深厚的情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客观生动地描绘了中华民族强大、富裕起来的宏伟图卷。他们虽已辞世,但精神风范长存。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余年辉煌历程,中国红色新闻也走过了同样辉煌的奋进历史。一代代的新闻人作为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在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他们铿锵有力的印迹。回首往昔,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心潮激荡。作为强国建设的接班人、民族复兴的建设者,我们应从这些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身上找寻记者应该继承的品质和精神,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心用情用功书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