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渡口
2024年11月27日
字数:881
版次:04
童如珍
老家村子东面有条江,它是信江。一江两岸,分属两县。江边的老渡口,年代久远,红石砌成的码头,风化、苔蕨丛生,仿佛诉说着往日的岁月沧桑。
曾几何时,这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村旁的古驿道,青石板上的车辙印依然清晰可辨。在那个以水运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年代,渡口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方便两岸人员来往外,它还承担货船转运物资、靠岸补给等功能,好似铁路沿线的车站。
打我记事起,渡口边就有一栋小瓦屋,屋内住着一对母子,他们是摆渡人。无论春夏秋冬,不管阴晴雨雪,只要有人过江,一声招呼,母子二人即刻摇着那条渡船在江中往还。那时,摆渡没有工钱,只是每年春节前,那位母亲挑着箩筐到沿岸的村子里“打渡米”。所称的“打渡米”,有点像和尚的化缘,也就是向村民讨些食品,诸如大米、年糕、咸鱼、腊肉等,品种不限,数量随意。
记得1970年代,每天早上,会有一艘客运轮船在渡口停靠。远远的,汽笛响起,船自南面悠悠驶来,靠岸上客后,又顺江北去。1978年,我在下游30华里的老县城读书,也常在此乘船。
1980年代初,老渡口曾热闹了一阵子。那时,村民干起了祖辈的行当——采石,以此为副业。不几年,红石停采,那艘每天一班的轮船也停开了,由此,渡口冷清了许多。
不曾想,1992年,一直默默无闻的老家,突然传来惊天消息,国家要在此建拦河坝。不久,村里住进许多外地人,河岸边机声隆隆,灯火通明。至1997年,信江界牌航电枢纽工程竣工,并开始关闸蓄水,从此,老渡口连同老码头淹没于水底。而且随着拦河坝的建成,人们可以通过坝上的公路往返两岸,意味着摆渡的功能彻底丧失。不久,渡船拆了,摆渡人走了,那栋小瓦屋也在雨淋日晒中悄然倒塌。
几年后,沪昆高速跨江而过,大桥就在渡口附近。到2019年初,又一条特大喜讯传来,鹰潭港项目已批复,综合货运码头就建在老渡口位置。不久,工程完工,彤红高耸的岸吊、龙门吊傲立江头,阳光下熠熠闪光,偌大的货场平整而晃亮。
如今,老渡口变成新港口,焕发出新的活力,派上了大用场。远远望去,水利枢纽大坝边,波光潋滟,江水跌宕;跨江大桥上,车流不息,嗷嗷呼啸;货运码头前,船舶靠岸,装卸货物,一派繁忙。此景,让人感慨万千,心情无限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