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统筹抓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全力保障黄河安澜
2024年10月30日
字数:1,187
版次:03

石玉成


  去年7月,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对统筹抓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今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
  我省地处三大高原交汇处,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12.14%,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域超过全省国土面积的50%,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2万多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地质环境等造成破坏,严重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因此,统筹抓好地质灾害防治意义重大。要针对我省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等所造成的影响,从政策、制度、理念、对策等多维度探讨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范策略。
  一、科学评估地质灾害与生态状况,制定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治理规划。查清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布与生态系统受损情况,分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生态系统破坏的演变程度、生态受损范围、受损程度及其空间差异程度,科学评估生态退化程度以及可恢复性,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治理规划,并根据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促进灾害防治、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弘扬生态文明思想,从本质上强调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避免地质灾害发生,对生态保护意义重大。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治理宣传引导,树牢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科学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要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加强与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的结合,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框架,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三、因地制宜完善地质灾害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加强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强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和促进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生物措施体现生态效应,主要增强土壤的抗冲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而工程措施能够加强稳定性和耐久性,两者相辅相成。要注意引进国内外生态治理先进理念,改进“植生袋”、“生态坝”等技术,完善格构防护技术在生态护坡绿化中的应用,注重植被恢复与景观提升相结合,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四、加强灾后生态研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治理效能动态评估机制。地质灾害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及后续变化研究一直比较缺乏,灾后生态演变过程、速度以及机理还不清楚,应建立灾害与生态效能动态评估机制,做到评估内容覆盖全面、系统,评估指标设置科学、量化,确保对生态治理效能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及时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科学、系统和有效地评估生态治理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生态治理决策和管理过程有据可依,产生最大成效。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