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与窄·极简的宇宙人生
2024年10月28日
字数:1,189
版次:04
王振武
成都有条著名的宽窄巷子。人们喜欢这里的人间烟火气,也喜欢徜徉徘徊于这滚滚红尘之间,体味一种别样的人生哲学。我们看着那些石板,地砖,想象着在地理版图上,铺砌了宽巷子,窄巷子的名扬天下,其实,也在我们的身体里铺出了不同的宽窄巷子。人生天地,不过一撇一捺。一撇为宽,一捺为窄,阳为宽,阴为窄,进为宽,退为窄,包容为宽,抵牾为窄,喜乐为宽,悲忧为窄,未来为宽,过去为窄……有宽的进取向上,就有窄的节制包容,这唇齿相依,一张一弛的一宽一窄,撑起一个简单而大写的人。
宽与窄,像游标卡尺的两根卡爪,精确校验你对这个世界的定义。有宽,必有窄,有宽巷子的开敞,就有窄巷子的幽深,更多时候,我们用尽全身的气力,只为拓展一条条并不需要甚至并不存在的巷道。当我们为了那些若有若无的巷子争得头破血流时,不自觉地有一种坚硬的鳞片逐渐长满全身,以至忘了原本拥有一把可以灵活移动丈量人间的卡尺。
还是张英六尺巷的故事说得好:“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退让的不仅是几尺巷道,更是心中拆除的一道柏林墙,连同柏林墙一起消失的,是那些与身体连成一体的坚硬鳞片。心宽了,胸中就藏得进一座山,一座大象无形无拘无束的山。
宽与窄,不仅体现在长度上,更体现在高度和广度上。譬如建筑上的榫卯结构。再宽也不能宽过榫头,再窄也不会窄过卯眼,但天下万物,皆在一宽一窄的不动声色中越建越高。你找不到一根钉子,犹如你找不到宽窄之间的芥蒂或疤痕。原来,它们早已水乳交融,融化在一个民族古老的智慧与文明里,并在一部复活的中国建筑史中,持续抬举着看不见的穹顶。
让我们由古典走向未来,眼光继续抬高。你仰起头,穿越山丘,穿越云层,再往上,就能飞出地球,走向太空,获得一个更加高远的视角。在这里,宽是无限,是宇宙,窄是小小飞行器,甚至是一身宇航服。在这里,再宽的欲望也不得不屈从于窄窄的行装,心再比天高,也不如空气,水,土壤,从极窄的孔道里也能孕育出的生命之根。
宽与窄的定义在继续延伸。窄是隐忍,和平,却不是无原则的退缩。窄是那条细得肉眼看不出的国界线,宽是身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坚强祖国。再宽,国土一寸也不能退让,再细,国境线也要用鲜血和生命缝上,只有胸怀对祖国无限宽广的爱,才能用一条窄线举起十四亿双有力的臂膀,这由窄变宽的线,是钢铁,是长城,是五千年的历史呵护的民族的魂。
于是宽与窄的界限不再壁垒森严,而是彼此交融,回归到它应有的本义。就像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于是所有的一切化为江河,它们以最柔软的姿态,萦绕进我们的身体,告诫我们食不过一日三餐,睡不过三尺之榻,任弱水之大,只需取一瓢之饮。
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或进或退,或宽或窄,看不见的波光,载着芸芸众生沿着历史的脊背一直向前。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宽与窄,反复摇摆着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河流。手执莲花者,会放下宽与窄的执念,而将自己掏空,只愿做那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