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的滋味
2024年07月19日
字数:1,161
版次:04
身在异地,吃遍南北饭菜,但最能够打动我味蕾的,除了兰州牛肉面外,就是武山老家的酸菜。
酸菜,俗称浆水,现已被纳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浆水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吕氏春秋》记载:“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而服之。”“菹”在这里的意思就是酸菜,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浆水“调中益气,宣和强力、止咳消食,利小便……”
武山地处西秦岭北坡,干旱少雨,“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祖先为了填充饥饿的肚子,绞尽心思把各种野菜挖来洗净切碎,储藏在陶瓷缸里,发酵成酸菜,以度饥荒。因其味道酸香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酸菜做法很简单。每到春天柳絮飘飞的时节,我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去挖苦苣、蒲公英、荠菜、苜蓿等野菜,野菜挖回来后,母亲先把野菜洗净,放入沸水里,拌少量面粉,连同浆水引子倒进酸菜缸里,经过三五天发酵,一缸酸香可口的酸菜就做成了。酸菜缸最好用陶缸,在我的记忆中,家家户户都有几个或大或小的陶缸,我家也不例外。那时候家里穷,因父亲有箍缸的手艺,就把碎裂的陶缸低阶买来,用细竹篾把它圈几圈箍起来,破损的缸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在困难的年代,农村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几乎顿顿不离酸菜。酸菜馓饭、酸菜拌汤、酸菜搅团、酸菜馍馍。母亲做的荞面疙瘩儿很好吃,尤其是母亲用老菜烙的酸菜馍馍,现在想起来让人馋涎欲滴。疙瘩儿是老家的土话,就像喊孩子的乳名,格外亲切。荞面疙瘩儿擀起来容易,母亲常常是水烧开后,才开始和面、擀面。因荞面没有韧性易断,只能切成筷子粗细。然后下到沸水锅里,打几个滚后,再从缸里舀两碗酸菜,直接倒进锅里,一锅香喷喷的荞面疙瘩儿就做好了。
提起老家的酸菜馍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压酸菜的情景。老家属于高寒地带,蔬菜稀缺。每年开春时节,母亲总要买点苞苞菜苗,栽到自留地里,然后浇水,施肥,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到秋天庄稼收割上场后,母亲就开始铲菜压酸菜。压酸菜是越冬最重要的事,一直要吃到野菜长出来的时候。苞菜运回家后,全家人一起动手,择去黄叶,切成细丝,再背到山泉边去清洗干净,倒入开水锅里一烫,然后用笊篱捞到陶缸里,用青石头压实,可以保存半年不坏。母亲投酸菜时,顺便留些老菜,用来烙酸菜馍馍。小时候的我经常帮母亲烧火,母亲先把面和好后,再把老菜放凉水里一泡,然后捏干水份,放入盐、油、辣椒面,做出来的酸菜馍馍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让人百吃不厌。
“武山人走到哪里,酸菜缸背到哪里。”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别看浆水只是一种普通的吃食,但它承载着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更是对乡事、乡思、乡愁的一份眷恋。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儿时的味觉记忆都会穿越时空,让人难已忘记,这种永不泯灭的记忆将会伴我随时光慢慢老去……
(邓书俊)
酸菜,俗称浆水,现已被纳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浆水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吕氏春秋》记载:“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而服之。”“菹”在这里的意思就是酸菜,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浆水“调中益气,宣和强力、止咳消食,利小便……”
武山地处西秦岭北坡,干旱少雨,“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我们的祖先为了填充饥饿的肚子,绞尽心思把各种野菜挖来洗净切碎,储藏在陶瓷缸里,发酵成酸菜,以度饥荒。因其味道酸香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酸菜做法很简单。每到春天柳絮飘飞的时节,我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去挖苦苣、蒲公英、荠菜、苜蓿等野菜,野菜挖回来后,母亲先把野菜洗净,放入沸水里,拌少量面粉,连同浆水引子倒进酸菜缸里,经过三五天发酵,一缸酸香可口的酸菜就做成了。酸菜缸最好用陶缸,在我的记忆中,家家户户都有几个或大或小的陶缸,我家也不例外。那时候家里穷,因父亲有箍缸的手艺,就把碎裂的陶缸低阶买来,用细竹篾把它圈几圈箍起来,破损的缸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在困难的年代,农村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几乎顿顿不离酸菜。酸菜馓饭、酸菜拌汤、酸菜搅团、酸菜馍馍。母亲做的荞面疙瘩儿很好吃,尤其是母亲用老菜烙的酸菜馍馍,现在想起来让人馋涎欲滴。疙瘩儿是老家的土话,就像喊孩子的乳名,格外亲切。荞面疙瘩儿擀起来容易,母亲常常是水烧开后,才开始和面、擀面。因荞面没有韧性易断,只能切成筷子粗细。然后下到沸水锅里,打几个滚后,再从缸里舀两碗酸菜,直接倒进锅里,一锅香喷喷的荞面疙瘩儿就做好了。
提起老家的酸菜馍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压酸菜的情景。老家属于高寒地带,蔬菜稀缺。每年开春时节,母亲总要买点苞苞菜苗,栽到自留地里,然后浇水,施肥,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到秋天庄稼收割上场后,母亲就开始铲菜压酸菜。压酸菜是越冬最重要的事,一直要吃到野菜长出来的时候。苞菜运回家后,全家人一起动手,择去黄叶,切成细丝,再背到山泉边去清洗干净,倒入开水锅里一烫,然后用笊篱捞到陶缸里,用青石头压实,可以保存半年不坏。母亲投酸菜时,顺便留些老菜,用来烙酸菜馍馍。小时候的我经常帮母亲烧火,母亲先把面和好后,再把老菜放凉水里一泡,然后捏干水份,放入盐、油、辣椒面,做出来的酸菜馍馍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让人百吃不厌。
“武山人走到哪里,酸菜缸背到哪里。”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别看浆水只是一种普通的吃食,但它承载着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更是对乡事、乡思、乡愁的一份眷恋。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儿时的味觉记忆都会穿越时空,让人难已忘记,这种永不泯灭的记忆将会伴我随时光慢慢老去……
(邓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