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草木之美
2024年04月03日
字数:1,890
版次:04

段佩明


  

艾草

  翻开《诗经》,艾草在先秦的野风里摇曳,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艾草是古老的植物,田埂上,荒地里,河滩涂,乃至断垣废墟间,都能见到艾草纤纤身影,与风起舞,作为一味清香的良药,艾草香自己,也香他人。艾草的香,清透悠远,入脑又入心。
  端午时节,天气湿热,五毒出没,病菌瘟疫滋生。艾草的清芬,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提神通窍,还能祛病防疾。老祖宗传下“清明插柳,端午挂艾”的千年习俗,成了端午永恒不变的主题。吾乡清明未必插柳,端午却一定插艾草于门楣,以应嘉节。童蒙时,祖母用艾叶、丁香、薄荷、冰片诸物缝制香囊,系在我胸前,香随人走,人过留香,让我自是得意,常于人前献宝,不能自己。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母亲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家里门前菜地埂上有野生艾草,蓬勃一丛,她岁岁都要割一捆回家,悬于房椽之下风干,留着煮艾水洗澡泡脚、焚烟驱蚊虫和不备之需。先哲孟子说:“七年之疬,求三年之艾。”医药宝典《神农本草经》里说艾草,味辛、苦,性温,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菖蒲

  农历五月,旧称蒲月。
  城西之河水阔草丰,我常常缘水而行,看晚霞,看飞鸟,看杨柳,看远山近水,看得最多的还是河边一片绿意盎然的菖蒲。一丛菖蒲长在卵石罅隙里,尤其茁壮,细长的叶片,如青锋出鞘,泛着幽幽的凛然之气,在风中舞动,在水上挥斩。每次经过,总想拔得一两支,学着古代侠义之士,仗剑走天涯。
  菖蒲形俗而质雅,有一股仙气,与兰花、菊花、水仙并称“花草四雅”,无需寸土,傍幽涧而生,俊秀挺拔的自然属性,颇受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唐宋时期,养菖蒲成为一件风雅之事,是少数文士茶余饭后的闲情逸致。至明清,菖蒲作为书斋几案的清供,已蔚然成风,甚至到了“无菖蒲不文人”的地步。
  菖蒲是嘉草,入药入诗也入画。《本草纲目》有载:“菖蒲根辛、温、无毒,可以治疗癫痫风疾、痈疸、热毒、湿疮、喉咙肿痛。”千百年来,菖蒲一直被民间视为神草。菖蒲入诗,《诗经》为先,“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的诗句里,荷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二者的秉性,正是世人推崇的澄明境界,故让人心生喜爱。
  画菖蒲见长的名家颇多,郑板桥、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人常以菖蒲入画,尽显清幽雅趣。“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饮水还休粮。曾享尧年千万寿,一生绿发无秋霜。”这是金农在《菖蒲图》上的题跋,三只蒲盆朴拙高古,盆中菖蒲短而细密,构思奇妙,颇具禅家静寂之气。
  

箬竹

  在吾乡,粽子是用箬叶包裹。
  箬叶,又称竹箬,大者长一尺有五,宽逾三寸,吾乡田埂地头、向阳山坡多见。《本草纲目》上说箬,南人取之作笠,包粽子及裹茶盐,还说箬叶治呕血,通小便,利肺气,喉痹,消痈肿。
  印象中,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便到菜园埂上摘箬叶。她经验丰富,专挑叶面宽阔,青翠欲滴,柔性好的箬叶采摘。摘回家后,剪除箬嘴,洗净,焯水消毒,沥水晾干就可以派上用途了。包粽子时,母亲取出一片箬叶,卷成尖筒,舀入配好的糯米,用筷子捣实包好,细麻绳扎紧,一个个漂亮的尖筒粽子,就在母亲灵巧的手里成型。用箬叶包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张志和的这句词里的“箬笠”,又叫斗笠,就是用竹篾夹箬叶编织而成,能遮阳挡雨。
  记忆中,我的祖父不是雨天戴着斗笠在田地劳作,就是烈日下戴着斗笠去田地里劳作的路上,一生辛劳。如今,祖父早已故去,斗笠也彻底退出了城市,也逐渐退出村庄,箬叶的用途也就自然而然地少了。
  

青桐

  在吾乡,有一种名叫“粑叶树”的乔木,其叶子在高温蒸煮下,散发出特别的香味,会勾起人的食欲。用粑叶替代蒸布铺在蒸笼里,麦粑吸收了粑叶香气,味道变得妙不可言。
  我家菜地埂上有一棵粑叶树,高大挺拔,像一个英俊伟岸的美男子,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都似玉树临风。它的枝干一年四季始终青翠。
  母亲蒸粑,总要去摘粑叶,往往还会多摘一些,送给那些无粑叶树的左邻右舍。摘粑叶有讲究,叶子越老越大越好,不易粘面和破损。采回来的叶子剪除长柄,洗净即可使用。
  吃了几十年用粑叶蒸出来的麦粑,却不知道,吾乡的粑叶树竟然是受神鸟凤凰钟情的青桐。青桐,别名中国梧桐,百度释义为锦葵科梧桐属落叶乔木。凤栖梧桐,是中华民族神秘而古老的传说。《诗经》里“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意象优美。庄子《秋水》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位,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雏,传说中与鸾凤同类。《魏书》里有这样一句:“凤凰非梧桐不栖。”喻指贤才择主而恃。所以,现在的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深以为然。
  被神鸟凤凰钟情的青桐,笼罩着神秘的色彩,隐匿于乡野,故而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