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飞鸢书堂“记
2024年03月25日
字数:1,989
版次:04

王建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首朱熹的《观书有感》传播千年,为人们耳熟能详,影响了一代代学子。
  然而,朱熹的读书之道远不只这诗。他提倡的书院文化,经朝廷认可推广,衍生出的一系列办学机构、传播传统文化、教授读书之法、培养读书人才,是对中国传统办学的重大贡献,影响极为深远。
  在闽赣边界光泽的杉关口上,立有一处“飞鸢书堂”,很引人注目。翻开清版的《光泽县志》,以及有关史料记载,杉关建于唐广明元年(880),号称“全闽第一关”“枕江闽两界之要冲”,是古时的闽赣通衢大道。由赣入闽西北必经之路。朱熹与光泽历史渊源颇深,当地有他尊称的老师、学友以及大批学生,所以当年朱熹到处讲学从此地来往频繁。后来理学被打成“伪学”,朱熹前往各地避难,也都由此地而过,因此在杉关这里留下了他的大量痕迹。杉关往前不远处是江西的飞鸢村,过去地界不清,当年“杉关书堂”或是“飞鸢书堂”都在杉关范围,名闻远近,相得益彰。千百年过去,历经岁月的风云变化,当年的书堂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但培育出的一代代学子却没有消寂,许多人士名噪当时,成为这里永远的骄傲。
  近年,闽北光泽县在打造杉关生态文化园建设中,于关口原遗址一处民居式建筑中设立书堂,以“飞鸢书堂”之名雄立在杉关口上。据书堂上的“飞鸢书堂简介”中写道:“朱熹暮年蒙冤遭难时来到光泽暂居,曾在杉关飞鸢书堂为两省边民子弟和东进西出的文人墨客开堂讲学。堂门楹联:‘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和正厅上的堂匾‘飞鸢书堂’即是朱熹亲笔所书。”书法为行楷,刚直有力,秀外慧中,而又显得大气磅礴。当年朱熹为了推广书院,各地精舍、书屋也相附应,以朱熹书题为荣。朱熹留字也正常,更有“飞鸢书堂”名字取自他当年自题的“鸢飞鱼跃”四字。这四字之意蕴含朱熹彻底完成了逃禅归儒的转变,实现了一种人生质的飞跃后的表露。随着他理学思想体系架构的完整形成,以此来形容他当时的心境。所以他来此题有这四个字,并以此作为书堂的名字,来体现了他的读书思想。
  从大门而入到前厅,两边是学子学业观廊,中间是天井,正厅中间立壁挂着朱子像,上方是“源头活水”四个大字,下面老式的先生条案和学生上课桌椅,条案上摆放着教书的模具再现当时古代书堂的场景。旁边板壁上挂着“飞鸢书堂”介绍,杉关名人诗作。两边厢房是老师办公的地方,里面摆着桌椅。后厅是“慎思堂”,旁边是用膳的食堂。整个地面老式方砖,一铺而过。后院墙外是竹林、山泉、小路,词碑竹林,小道曲径通幽,天然寂静。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当年朱熹和其学生教学传道的身影,仿佛听到朱熹在传授学生读书之法。朱熹在光泽学生很多,如有名的弟子李守约、李壮祖、李相祖、李方子、李文子等。他平时传授的读书方式也很多,“读书之道无他,唯是笃志虚心”“所以日诵圣贤之书,而不识圣贤之意。其所谓诵说,只是据自家见识撰成耳,如此岂复能长进”“只是就持守着力,至其积久纯熟,乃能有此效,而不费力耳!”“大抵为学,当以存主为先,而致知力行不可偏废”。这是留存在清版《光泽县志》中朱熹写给光泽学生的读书心得,告诉学生读书没有捷径可走,要立志谦虚,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用心认真,抱着求知的心态才能读进去,才能达到读书的目的。要读圣贤的经典著作,如不了解圣贤书中的真义,只是自己想象里面的意思,这样不会有进步。读书做学问,首先应当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样读书学习之法努力下去,就不会走偏路……
  朱子之学在光泽杉关这地域偏僻的地方广泛传承,仅是一个影子。当年理学的大力传播,对后代学子和儒家理学文化的推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影响至今,所以会有:“东周与孔丘,南宋有朱熹。”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两位古代圣人大儒,决定了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走向。“杉关是传承朱熹理学思想,兴办学堂,关内有杉关学堂,关外有飞鸢书堂。”书堂简介这几句话言简意赅,道出书堂办学的真谛。
  “飞鸢书堂”的设立在今天来说,意义更为重大。杉关近年作为生态文化园进行修复建设,有关朱子理学的内容极为丰富,如朱子园、朱子亭、朱子井,朱子路、朱子墙等,特别是当年南宋朱熹推广书院、精舍、书屋,以其博大的理学思想普及教育,千年来结出丰硕的成果。在今天又让其以书堂开式融入,成为传统文化的再现。
  杉关是闽赣两省的“窗口”,人来人往不断,对发扬传播朱子文化极为重要。来这里游玩的人,都会在“飞鸢书堂”前伫足,怀着极其虔诚的心理,聆听千年朱熹的读书警言,感受朱子理学的人文魅力。
  站在“飞鸢书堂”前,游览书屋的陈设和环境让人心生感慨。当前大力弘扬朱子文化思想,让儒家的理学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杉关的“飞鸢书堂”上升到两省传播读书文化的“窗口”更有现实的影响力。也是传统理学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更是千年书院文化的遗址和当年理学方式传播的一个缩影。为今天推广朱子文化,传播理学精神,扩大理学在两省的影响和教化地方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