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忠魂
2024年02月26日
字数:725
版次:04
章新俊
在河西走廊,有一片红西路军烈士鲜血浸染的红色沃土——高台,这里流传着红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悲壮故事,这里长眠着与国民党马家军血战到底的杨克明、董振堂等近三千名阵亡烈士的忠骨。
“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我曾多次到位于高台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聆听红西路军故事,重温红色记忆,瞻仰这副镌刻在杨克明烈士纪念亭上的挽联,那段发生在贵阳和高台间,感天地、震人寰的故事,便不由在心底回响。
故事的女主人叫魏俊淑,来自贵州贵阳,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她的丈夫原名叫陶树臣,而他留在中共党史上的名字是——杨克明。
杨克明三过草地,两翻雪山,作为红五军政治部主任,同军长董振堂一起渡黄河西征,于1937年1月1日率红五军攻下高台县城。国民党马家军纠集2万余众于20日反扑围攻高台,并切断红军主力支援,在弹药无援、兵员无补的情况下,杨克明与董振堂等视死如归,率领红五军与人数超过自己六七倍的敌人顽强作战。因寡不敌众,红五军三千余人大都壮烈牺牲。杨克明牺牲时,年仅32岁。
凶残的马家军在战后将杨克明、董振堂的头颅砍下,挂在高台的城楼上示众,后又送到西宁老巢邀功。由于开展革命活动多用化名,因此在杨克明牺牲后,他的家人也不知道半点消息。
就这样,千里之外的魏俊淑盼啊盼,从月缺盼到月圆,从春天盼到秋天,从豆蔻年华盼到满头白发,在盼了53个年头后,才等来了丈夫的消息。
1985年8月17日下午,行将迟暮的魏俊淑老人,从贵州贵阳赶到甘肃高台烈士陵园,终“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一张被敌人割下头颅的照片,一张存放了三十多年的烈士证书……
“青丝白发思君还,血战高台死如归。浩气长存红五军,振兴华夏树丰碑。”这段深沉的故事,这段西路军的悲壮史诗,成为了一朵开在故乡万千人民记忆之中的花,永不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