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青瓷蟾蜍形烛台
2024年01月08日
字数:1,339
版次:03
李笙清
我国古代,人们都是以蜡烛或油灯照明生活,“盘龙移绣柱,倒凤照琼妆。独觉丹心苦,空馀玉著长。得钱频送喜,吐桂欲生香。寄语东邻子,何妨借壁光。”明代戏曲家、诗人韩上桂的这首《烛》,形象地描绘了古人夜里燃烛照明的情景。2004年3月,武汉市江夏区龙泉乡南朝古墓出土的一批随葬明器中,有一件青瓷蟾蜍形烛台造型独特,极具特色。
这件南朝青瓷蟾蜍形烛台(附图),现收藏于武汉市江夏区博物馆。烛台以灰白色瓷土雕塑而成,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长方形几案,上面排列五盏竹节形小管,应该是用来插放蜡烛;中部是莲花瓣上托一方形座,长方形几案就镶嵌在方座中部,十分牢固;下部的底座是一只蟾蜍,正在匍匐前行。蟾蜍头部微微昂起,双目凸出,注视前方。粗短的前腿撑起身躯,脚趾张开,张嘴吐舌,憨态可掬,似乎正在负重爬行,显得自然生动。蜡烛主要用于照明和礼佛,蜡烛和烛台同时亦是古人祭祀必不可少的用具之一。蜡烛最早出现于东汉晚期,随着逐渐被人们使用,烛台应运而生。据考古资料显示,三国时期墓葬出土的青瓷烛台,以动物造型居多。到了南北朝时期,烛台式样更加丰富,主要有羊、狮、蟾蜍及单管、双管、四管、五管、荷花形等。
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造,背部长满大大小小的疙瘩,这件背负供台的蟾蜍背部,布满细小的疣粒,体现了蟾蜍的特征。由于年代久远,器身上有一些地方泛着青绿苔迹。
蟾蜍虽然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但它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一夜吃的害虫往往是青蛙的几倍,被视为庄稼地里的卫士。蟾蜍还有着一些吉祥寓意,如三条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的动物,而蟾蜍身上密布的疙瘩仿佛金钱珠宝一样,故有招财进宝的寓意。古语云:家有金蟾,财运绵绵。金蟾代表着富贵财气,民间就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在汉族神话传说中,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存在,因而月宫亦有蟾宫的别称,古人以“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高中,从此官运亨通,前程似锦,所以蟾蜍亦是古代读书人书房里吉祥雅物,三门峡博物馆就收藏了一件宋代蟾蜍形青瓷水盂;蟾蜍亦是镇宅祛邪的象征,能够帮助抵挡噩运,保佑平安健康,故民间素有以蟾蜍摆件镇宅旺铺的习俗;蟾蜍因繁殖能力和生命力强,在民间另有多子多孙、儿孙满堂、长生不老等寓意。正是因为蟾蜍自身有着诸多美好寓意,所以古代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器物上,很多都带有蛙纹。流传至今的一些古代陶瓷、铜、玉、竹木等蟾蜍的艺术造型,或背负钱串,或口含元宝,或卧于金钱元宝之上。这件烛台以蟾蜍作为底座,与我国民间对蟾蜍的推崇有着密切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南北分裂状态,虽然南北人民的正常往来被阻绝,但南北之间的佛教交流却十分密切,佛寺广建,佛事大盛,唐代诗人杜牧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一时期佛教兴盛的生动写照。这件青瓷蟾蜍形烛台中部莲花座的艺术设计,更是融佛教文化于其中,其随葬于墓中,体现了当时人们信佛成仙的思想,而蟾蜍因自身所具备的诸多吉祥寓意,蟾蜍造型的青瓷亦是这一时期被使用的随葬明器。此器设计精巧,造型简练,令人不禁想起元代诗人卢琦吟咏烛光“银台照夜春溶溶,金屏绣褥光相射”的诗句;蟾蜍形象逼真而又夸张独特,雕塑手法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古朴庄重,展现了南北朝时期青瓷制作水平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