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毛泽东三次接见 — 陇东开明绅士徐廷昌
2024年01月08日
字数:2,025
版次:03

董勇


  徐廷昌,1879年生,甘肃合水县段家集乡人。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合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常驻参议、县政府委员。1940年到1944年曾三次赴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毛泽东和边区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
  徐廷昌年少时父亲去世,母亲再嫁,孤苦伶仃,幸有远房叔祖收养,放牧为生。长大后,他白手起家,靠辛勤劳动,于25岁成家立业。虽然自幼寄人篱下,但他为人坦诚豪爽,豁达大度,凡事不拘小节,在乡邻中颇孚众望。妻子郭氏贤惠有德,有“佛慈孺人”之称,所生七男一女,经悉心教育皆步正道。
  1929年,陇东发生极其罕见的大饥荒,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当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拼命挣扎的时候,段家集乡(时属宁县)的郭、杜两乡绅却勾结当地土匪,抢劫财物,祸及乡邻。血气方刚的徐廷昌挺身而出,邀邻村郝孝雄等人赴宁县告状,为民请命。县署派兵围剿众匪,捕捉了匪首,安定了地方,放粮赈济,救活灾民,并将二乡绅革职,应民众请求,任命徐廷昌接任绅士。
  徐廷昌虽然目不识丁,却有过事不忘之才。他在任8年,廉洁奉公,热心为民众办事,先后创办私塾两所,吸收贫民子弟入学,培养地方人才;组织民众修宽两处岘子隘道,疏通东西、南北车辆通道;积极参与上下8社知名人士倡导的立集活动,首次设立段家堡集市,结束了方圆50里内无集市之现状;组办社火队,活跃文化生活,以内容丰富多彩颇受群众欢迎。
  徐廷昌家境殷实,周围邻居求助借贷,有求必应。穷人子女结婚困难,或解囊相助,或按户分摊,自承债权,被乡邻誉为“慈悲有德”之人。他虽身为绅士,却仍保持劳动者本色,常粗衣淡食,不奢不哗,虚心自重。
  1932年春,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游击队在宁县盘克原咀头村开展革命活动,派人向徐廷昌筹措军资。来人以为鼎鼎有名的徐绅士必定穿着讲究,却没料到是早已见过面的身穿粗布棉袄之人。在咀头村,经刘志丹说服教育,徐廷昌对共产党、游击队的性质、宗旨有了新的认识,从心里愿与游击队合作共事。他与游击队情报人员单线联系,提供情报,使游击队多次准确地捕捉到敌人和土豪劣绅,筹集到枪支粮饷。他以此法,先后为游击队筹枪4支,筹集银洋布匹若干。
  1934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1932年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给养困难,刘志丹传话给徐廷昌,要他为红军筹备一笔过冬经费。徐廷昌慷慨受命,倾囊相助,卖掉自家的原地20亩,把筹得的经费让三子徐占荣送交部队。此时,革命正处于低潮,他却不避风险,常在群众中宣传革命,鼓动群众与红军靠拢。他说:“共产党、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爱穷人,不欺民,我都不怕,你们怕啥哩!”当地不少青年在他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参加红军,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936年,国民政府废除旧制,编排保、甲,改绅士为保长,徐廷昌力辞公职,民众上书挽留,便勉强让三子占荣接任保长。1937年,宁县划为八路军募补区,各地普遍成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后方援助会,他又支持占荣辞去保长职务,从事后援会工作。
  1940年初,“宁县摩擦”事件之后,国共重新划分区界,将段家集划归合水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10月,陇东分区组织各县开明人士、社会贤达赴延安参观,徐廷昌应邀参加,在延安见到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聆听教诲。回到家乡后,他又积极创办村学和农民夜校,做出优异成绩。
  1941年10月,合水县召开首届参议会议,实行“三三制”,徐廷昌以“开明绅士”当选为县参议会常驻议员,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及政权建设工作。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二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徐廷昌以合水县参议会常驻议员身份代表全县人民出席会议,第二次见到毛泽东。他向毛泽东汇报了合水建政工作,并与李鼎铭先生同组讨论。他在会上发言说:“我有七个儿子,准备上前线,政府要几个,我给几个。”博得与会者交口称赞。徐廷昌未食言,先后送4个儿子参军参政。
  1944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文化教育工作会议”,徐廷昌作为先进代表出席大会,第三次见到毛泽东。会后,毛泽东和他同桌进餐,看见他随手拣起撒落在饭桌上的米粒吃掉,称赞说:“此乃中国农民之美德也”,一时传为佳话。在这次大会上,他获得边区政府颁发的“热心办学”奖状和纪念品。他把主席的赞誉铭记在心,鞭策自己努力奋进。
  1946年2月,在合水县第三届一次参议会上,徐廷昌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委员。徐廷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使国民党顽固派十分痛恨。
  1947年春,陇东沦陷后,他便遭到国民党宁县政府的搜捕。5月,其子占邦在西华池三楞嘴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8月,他身陷囹圄,敌人逼迫他发表拥蒋反共声明,劝四子占祥携带枪支投降,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狱中身受摧残,忧郁成疾,病情日笃。因无口供,敌人只好准他取保就医。出狱后,他卧床不起,于1949年5月含恨而逝,终年70岁。临终前他嘱咐诸子:“不要动摇,跟着共产党、毛主席,革命到底……”。
  徐廷昌一生向往光明,在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投身民主政权建设,无怨无悔为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令后人永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