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三八五旅在陇东 创办的首家群众医院
2023年11月27日
字数:1,535
版次:03
找到房子后,医院开张需要的手术床、医药架及其桌椅、牛角听诊器等物品都是自己用木料、牛角制作而成。此外,没有消毒器械,就用蒸笼、铁槽代替;没有纱布,就用自制的土布代替;没有凡士林,就用猪油顶替;没有洗涤剂,就用碱粉消毒;没有药品,就上山采集和研制;没有纸张,就用桦树皮开处方;没有食盐,就到定边去担……所有困难,都靠自力更生解决。
一切准备就绪后,医院很快开业了。三八五旅野战医院派马增寿、潘志华两名医生前来协助,有医护人员7至8人,药品主要以中药为主,也有少量西药。医院的职能除了宣传预防疾病、清洁环境卫生外,为当地人民群众治疗一般的疾病。医院的名字叫“利民医院”,也是陇东第一家专门为群众看病的医院。
三八五旅要在庆城开办医院的消息,早在当地广泛传开了。利民医院开业的那天,庆城像过节一样热闹,群众奔走相告,不只是庆城城镇的居民、工商业者和机关人员前来观看、祝贺,就连城外十余里内的老百姓,也像赶庙会一样,特地前来观看和看病。医院门口,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自开业这天起,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有看病的、取药的,真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王维舟指示:“利民医院不能只是形式上的,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体现出为了群众、便利群众的精神。”因此,医院工作的两名医生十分辛苦,几乎没节假日。他们不仅坐镇医院内看病,有时还深更半夜被群众请去治疗危急病人。如果病人少时,他们又主动帮助护士、卫生员们采药、制药。
利民医院白手起家,资金困难,在收费问题上,采取真正利民的办法,只收取药品的成本费,工时与治疗费全免,这样既保证财政不至于亏空,又使许多人能花很少的钱看好病。有时医院自己制药,药的成本降低了许多,从降低的成本中获取极小的利润,用以添置医疗器械,购进好药,为更多的疑难、危重病人解除病痛。
利民医院开业不久,庆城附近一个村庄里伤寒病流行。有个姓谢的老汉,闺女不幸染了伤寒症,孩子高烧不退,不吃不喝,昏睡不醒。谢老汉心里十分着急,听说城里八路军为老百姓开了个利民医院,便把女儿送来治病。经过医院的抢救和精心治疗,一个星期后,孩子烧退病好,并能吃喝和下地走动了,只花了很少一点药钱。这件事轰动了庆阳县,城里郊外,十里八乡,街头巷尾,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利民医院,赞颂着共产党、八路军。
半个月后,谢老汉请木匠制作了一幅大匾,用金粉写上一行十分醒目的大字“利民医院妙术:仁心济众,妙手回春。”谢老汉和乡亲们抬着大匾,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把金匾送到医院来,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利民医院的崇高敬意与信任。在庆阳一带,疟疾、伤寒、痢疾之类的胃肠道疾病比较流行,这类疾病传播快,有时一个村庄一条川的群众全部感染,患者更是成群结队地涌到利民医院来。时间一长,马、潘两位医生对此类疾病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治疗方法与经验,对控制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人民群众对利民医院赞不绝口。
1943年冬至1944年春,三十里铺等地发生流行腮腺炎及痢疾,利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一起出动,在合水、西华池、悦乐、三十里铺、驿马、曲子、马岭等地为群众免费治疗,并利用秧歌队、文艺宣传队进行预防宣传,组织群众大搞环境卫生,工作40余天,涌现出一批卫生模范村和许多讲卫生的先进个人。
1947年,解放战争爆发,利民医院转移到华池县元城、刘坪一带。1949年7月,庆阳全境解放后,利民医院迁至西峰与陇东专员公署卫生所和接收的国民党庆阳县卫生院合并组建庆阳专区人民医院,也就是庆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至今已成长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岁月逝去,功绩永存。三八五旅创办的利民医院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不仅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保护了陇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也为新中国建立后陇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载下·全文完)
一切准备就绪后,医院很快开业了。三八五旅野战医院派马增寿、潘志华两名医生前来协助,有医护人员7至8人,药品主要以中药为主,也有少量西药。医院的职能除了宣传预防疾病、清洁环境卫生外,为当地人民群众治疗一般的疾病。医院的名字叫“利民医院”,也是陇东第一家专门为群众看病的医院。
三八五旅要在庆城开办医院的消息,早在当地广泛传开了。利民医院开业的那天,庆城像过节一样热闹,群众奔走相告,不只是庆城城镇的居民、工商业者和机关人员前来观看、祝贺,就连城外十余里内的老百姓,也像赶庙会一样,特地前来观看和看病。医院门口,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自开业这天起,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有看病的、取药的,真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王维舟指示:“利民医院不能只是形式上的,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体现出为了群众、便利群众的精神。”因此,医院工作的两名医生十分辛苦,几乎没节假日。他们不仅坐镇医院内看病,有时还深更半夜被群众请去治疗危急病人。如果病人少时,他们又主动帮助护士、卫生员们采药、制药。
利民医院白手起家,资金困难,在收费问题上,采取真正利民的办法,只收取药品的成本费,工时与治疗费全免,这样既保证财政不至于亏空,又使许多人能花很少的钱看好病。有时医院自己制药,药的成本降低了许多,从降低的成本中获取极小的利润,用以添置医疗器械,购进好药,为更多的疑难、危重病人解除病痛。
利民医院开业不久,庆城附近一个村庄里伤寒病流行。有个姓谢的老汉,闺女不幸染了伤寒症,孩子高烧不退,不吃不喝,昏睡不醒。谢老汉心里十分着急,听说城里八路军为老百姓开了个利民医院,便把女儿送来治病。经过医院的抢救和精心治疗,一个星期后,孩子烧退病好,并能吃喝和下地走动了,只花了很少一点药钱。这件事轰动了庆阳县,城里郊外,十里八乡,街头巷尾,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利民医院,赞颂着共产党、八路军。
半个月后,谢老汉请木匠制作了一幅大匾,用金粉写上一行十分醒目的大字“利民医院妙术:仁心济众,妙手回春。”谢老汉和乡亲们抬着大匾,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把金匾送到医院来,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利民医院的崇高敬意与信任。在庆阳一带,疟疾、伤寒、痢疾之类的胃肠道疾病比较流行,这类疾病传播快,有时一个村庄一条川的群众全部感染,患者更是成群结队地涌到利民医院来。时间一长,马、潘两位医生对此类疾病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治疗方法与经验,对控制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人民群众对利民医院赞不绝口。
1943年冬至1944年春,三十里铺等地发生流行腮腺炎及痢疾,利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一起出动,在合水、西华池、悦乐、三十里铺、驿马、曲子、马岭等地为群众免费治疗,并利用秧歌队、文艺宣传队进行预防宣传,组织群众大搞环境卫生,工作40余天,涌现出一批卫生模范村和许多讲卫生的先进个人。
1947年,解放战争爆发,利民医院转移到华池县元城、刘坪一带。1949年7月,庆阳全境解放后,利民医院迁至西峰与陇东专员公署卫生所和接收的国民党庆阳县卫生院合并组建庆阳专区人民医院,也就是庆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至今已成长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岁月逝去,功绩永存。三八五旅创办的利民医院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不仅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保护了陇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也为新中国建立后陇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载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