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红色电波第一次 向全世界发出声音
2023年11月06日
字数:1,943
版次:03
钱国宏
延安无线电材料厂的工人生产急需的广播器材
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编辑、播音、技术工作都由新华社负责,稿件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设在延安清凉山,播音室设在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土窑洞里。播音室没有隔音设备,为了减少杂音,就将边区生产的粗羊毛毯子挂在门口和墙上;没有报时器,就用筷子敲瓷碗发出“铛、铛”的声音;没有降温设备,就在窑洞墙壁上凿方槽填冰块;土法发电电压不稳,影响到功率输出不稳,大家就采取人工调压……有关资料总结说:“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的全部财产只有3/4的方桌和3/4的油灯!”为提高新闻时效,编辑们常常夜间编稿,第二天由通讯员送到19公里外的王皮湾录音、播出。清凉山到王皮湾中间隔着一条河,夏天,遇到山洪暴发,通讯员只有将广播稿用油布包好,顶在头顶泅水过河。冬天,延安的气温会降到零下近30℃,很多同志的手都生了冻疮。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新华广播电台的同志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声音传到了全国各地。新华广播电台最初每天播音1次2小时,后来增至每天2次3小时和3次4小时。广播内容多是国内国际新闻、抗战消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解放》周刊、《解放日报》的重要社论和文章,名人讲演、科学常识、革命故事、音乐戏曲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清脆嘹亮,打破了国民党和日伪对我们党的新闻封锁,在解放区和国统区、沦陷区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成为我们党“与敌伪展开空中宣传战”的最重要武器,被誉为“黑夜里的一盏明灯”。1941年夏天,毛泽东听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有一台手摇唱机,但没有唱片,就将自己保存的20多张送给新华广播电台办起了文艺节目,并叮嘱要认真把广播办好。
1941年1月下旬,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慌。1941年3月到7月,国民党布置河南广播电台“就近干扰”,还指派中统、军统特务侦察新华广播电台台址以便进行破坏。1941年12月3日,新华广播电台开设了日语节目,广播对象是侵华日军,创建了中国人民的对外广播事业。
红色电波不曾喑哑
1943年春,因电子设备故障,新华广播电台被迫暂停播音。1945年8月中旬,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这一天播出的是朱德向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发布的对日寇全面大反攻的进军命令。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新华广播电台在14日播完当天中午的节目后,秘密转移到子长县(瓦窑堡)的山沟里继续播音,并于1947年3月21日起改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此后曾先后转移到太行山麓(今河北省涉县境内)、滹沱河畔(今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播音。在党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一直没有中断,党中央的声音飞越万水千山,给予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变,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立足解放区,面向全中国,以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军队官兵为主要宣传对象。广播内容紧密配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势的发展,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节目以新闻和评论为主,先后办有“解放区介绍”“人民呼声”和“对国民党军广播”等专题节目。据记载,沦陷区和国统区有数十万台收音机能收听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当时曾接到从北平、南京、昆明、重庆等地带到延安的信。1946年6月,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刘善本听了延安新华广播,对共产党、对民族解放有了更多了解,驾驶飞机起义,投向光明。更有不少收听了陕北新华广播的国统区青年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走上了抗日前线。
1946年7月29日,新华广播电台用广东话、闽南话和国语第一次对华侨播音,播出了延安归国华侨联合会书记王唯真揭露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阴谋的《告侨胞书》,使华侨中很多人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有了客观正确的认识。1946年10月13日,陕甘宁边区副主席李鼎铭在新华广播电台发表《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广播讲演,痛斥了蒋介石发动内战,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罪行。1946年10月20日,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美国人马海德《为着美国人的利益,应该撤退驻华美军》的讲演词,在国统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军队大举进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敌人重点轰炸的目标之一。
1949年3月25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进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国家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培养出人民广播的第一批编辑、播音员和技术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台工作,通过无线电播送国内国际新闻及抗战消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等,打破了国民党和日伪的新闻封锁,打开了我党我军向世界宣传的窗口,向世界发出站起来的新中国强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连载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