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抗战烽火中诞生的期刊——《调查研究》
2023年11月06日
字数:2,002
版次:03

郑学富


  《调查研究》的主编张衡宇,1907年出生于山西省忻县。他于1928年考进北平师范大学,在课余时间,他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著作,系统钻研革命理论,加入进步的革命组织。1931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共地下党员肖镇青的引荐下,前往河北大名七师任教,不久又转到太原成成中学任教。1933年,张衡宇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由于党组织遭到破坏,张衡宇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宁死不屈,始终严守党的秘密。他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通过看守人员搞到了不少外文马列著作,翻译成中文,向狱友们讲授马列主义理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营救,张衡宇出狱。党组织先后安排他到北方局军委、晋西南第六专署、北方局党校等单位工作。1941年,北方局调查研究室成立,张衡宇又任研究室秘书主任。他经常在《党的生活》《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调研文章,对太行山区根据地建设提出有益的建议。在创办《调查研究》工作中,他深入到基层、各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略论调查工作》。他提出了调查工作中的态度与方法:首先要做到“勤”,即腿勤、嘴勤、手勤;其次要做到“钻”,要在问题里边追问题,要具有“打破沙缸问到底”的精神;再次是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要求具有改造的精神。他还提出在调研中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首先是选择调研对象问题;其次是接近群众问题;第三是调查者的政治面貌问题。他还撰写了调研文章《妇女与婚姻》,一同发表在创刊号上。
  编辑杨公素,原名佘贻泽,1910年出生于重庆大宁,1928年春,进东吴大学附中,1931年在东吴大学政治系学习,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政治研究院。他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党第39军做地下工作,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研究员、八路军总部秘书。他撰写了调研文章《敌寇在华北所实行的经济统制》。
  编辑郑思远,1914年生于山西省襄陵县,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起历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国民教育科科长,北方局党校教育科科长,北方局社会部整风研究室主任。他撰写了《敌占区谁们发了财——太南潞城县xx村的调查》。
  中共中央北方局青年运动委员会也非常支持编辑部的工作,撰写了《青年工作调查研究提纲》发表在创刊号上。还刊登了《晋察冀北岳区农村经济与阶级关系的变动——节录林铁同志在一九四一年七月北岳区党委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对敌货币斗争的几点经验》等文章。在这些文章里,涉及一些调查研究方法以及重要的战争、经济调查报告,不仅为当时人们了解相关信息提供了帮助,并且对于党内一些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帮助,促使根据地出现了实事求是的调研之风。
  《调查研究》还专门设立了“广播室”栏目,专为反映各地调查研究工作状况与交流各地工作经验。该栏目报道了晋察冀、山东、晋西北、晋冀豫、太岳、冀南、冀鲁豫等地的调查研究工作。报道说:自从中央发布《决定》后,已在华北全党引起相当注意,各地区的调查研究组织都已先后建立起来,开始进行了一些社会调查与研究。在报道各地调研工作中,编辑部实事求是,并不是一味地唱赞歌,而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存在的问题。
  创刊号成为永恒的记忆
  日军为消灭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及第129师主力,并策应其对冀中区的“扫荡”,于1942年5月中旬开始,以其第1军3万余人的兵力,采取“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等战法,分三期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夏季“扫荡”。5月15日,日军开始第一期“扫荡”,以7000余人兵力奔袭太岳南部沁河沿岸东域、马壁地区的八路军第386旅,同时完成了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窑门口、青塔、偏城、南艾铺地区的合围。5月24日,日军转入第二期作战。对合围圈内的八路军展开攻击,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分西、北、南三个方向突围。张衡宇与《调查研究》编辑部的同事将所有重要文件和调查材料带好,在晚上趁黑夜突围。张衡宇突围出来后,发现身边的勤务员受伤没有突围出来,他不顾个人安危,绕路几十里终于找到勤务员。天渐渐亮了,突然遭遇搜山的日军。他将勤务员隐蔽起来,掏出手枪向日军射击,引开日军。敌人发现他后,一齐向他射击,张衡宇不幸中弹,长眠于辽县的大山中,年仅35岁。在突围过程中,张友清将自己的马让给一位女同志,在与日军战斗中被捕,被押送到“太原工程队”集中营。在狱中,张友清受尽敌人摧残。1942年7月7日,张友清牺牲于太原集中营。
  太行、太岳军民在此次反“扫荡”战役中,共歼敌3000余人,打破了日军的企图,坚持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待形势稳定后,彭德怀便着手恢复调查研究室、复刊《调查研究》。可是由于研究室人员在突围中大多牺牲,缺少编辑和调研人员,印刷设备也遭到损坏,尽管后来油印了几期业务研究材料《调查研究》,但正式的红色期刊《调查研究》最终没能复刊,创刊号也成了终刊号,给后人留下了永远的红色记忆。《调查研究》虽然只出版一期,但是促进了调查研究之风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蓬勃兴起,一直传承至今,对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连载三·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