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金秋五指原
2023年10月23日
字数:2,698
版次:04

刘志洲


  五指原在哪里?在中国的版图上,它比一颗麦粒还小,小得几乎没人知道;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地名,而是家乡人对附近几个乡镇所坐落的小原面的统称。
  一条原本整体、平坦、广阔的黄土大原,因洪水长久冲刷侵蚀,被西、南、中、东四面数十里的沟壑切割成五条原面,即平凉市草峰原、庆阳市镇原县原峰、中原、湫池和梨岭原(即秦铺原),有如人的右手五指,自西向东依次展开,故称“五指原”。平泉镇位于掌心、草峰原居首为拇指、原峰为食指、中原为中指、湫池为无名指、秦铺则为小拇指。
  秋天像个心灵手巧的画师,给五指原的每个地方都涂抹上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配以黄土高原这个天然底色,再嵌入乐呵呵的老农,一幅色彩斑斓的迷人画卷就呈现眼前。
  秋风拿着心爱的鞭子,一边追赶原上最后一丝热气,一边抚摸着原面上的庄稼。田野里,成片成片的玉米、糜子、谷子、高粱、向日葵等作物,夹杂着其中的一块块万寿菊,一跃成为大地的主宰,在瓦蓝的天空下,红得热烈,黄得耀眼,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踩在脚下。
  秋阳完全缓过心劲,懒洋洋、乏兮兮的不再灼热,稍不留神就躲进云朵里,几天见不到影子。即便这样,玉米、糜子、谷子、高粱还是耐不住性子,在大地上闹腾开了,轻轻一抹就黄了,夏忙之后还没来得及调休的庄稼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五指原上到处都充满丰收的喜悦。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雨也不失时机地来凑热闹,天边只要挂起一抹云翳,便能展开一帘雨幕。这雨啊,细如发丝,轻如鹅毛;淅淅沥沥,甘甜酥润;落在眉宇,清凉宜人;粘在发际,犹如蛛网;汇聚成塘,绿亮清澈。
  一
  当广袤的原野上传来一阵“嘎、嘎”的尖叫声时,大雁在空中收拾行囊,聚拢队伍,督促着有松懈心理的农人们:“收秋”是这个季节最重要的农事。五指原上的人习惯把秋收叫做“收秋”,收割的其实是玉米、糜子、谷子、荏、豆子等秋天的农作物。看,一株株玉米像士兵等待检阅一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得威严肃穆,英气逼人。玉米们仗着高高的个头,俯览着整个金秋的田野,一遍又一遍催问列队的大雁何时启程。在秋风的拂动和秋阳的照顾下,玉米渐渐褪去一身绿色的戎装,换成与季节相符的金黄色。也许它们觉得,这样才便于隐藏,不料腰间饱满的玉米棒子暴露了心事。亮灿灿的玉米争相挤出玉米外皮,冲破玉米缨子的束缚,迸出一道道金黄色的光芒,以此来吸引庄稼人的眼球。
  秋天的夜晚给玉米涂抹上了一层细细的露水,白天与秋阳抗争的玉米杆和叶子此时温顺多了。深谙农事的庄稼人,白天在玉米地里没看够,夜晚踩着皎洁的月光,继续围着玉米地走了一圈又一圈,不时在地头上“噢、噢……”“讴、讴……”地喊了几声,弯腰拾起一两个土块,扔进玉米地里,惊动了几只夜晚偷吃玉米的田鼠和獾,它们立即四散逃跑,只听见玉米地里传来一阵阵“沙沙”的响声。
  习惯早起的庄稼人起了个大早,快速安顿好家里的鸡狗猪鸡羊,三三两两地开着电动车、农用三轮车,肩上背着背斗、手里提着笼,到地里开始掰玉米。那些成熟了的玉米棒子倔强地昂着头,人们背着背斗穿行在玉米地里,一只手握住玉米杆,另一只手抓住玉米棒子中间,往下使劲一掰,只听得“咔嚓”一声,玉米棒子便脱离了玉米杆,掰玉米的人顺势把带着外皮玉米棒子扔进脑后的背斗里。这掰玉米的声音,把不远处栖息在玉米杆上的鸟雀吓了一大跳,它们赶紧拍打着翅膀迅速逃走,远远在空中盘旋着。此时的玉米地里,响声大作,熟睡的野兔、田鼠、野鸡仓惶起身,慌不择路地撞击着玉米杆,哗啦啦好一阵响动。庄稼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声音,越发加快了手上的功夫,趁着日上三竿,多掰一点是一点。
  随着光膀子的庄稼汉往手心里吐口唾沫,飞快地舞动锋利的镰刀,昨天还直挺的玉米杆一行行地匍匐在地里,整齐地排列着。干活累了的男人刚坐下来休息,地头上响起了中年妇女的吆喝声:“哎,我说娃他爸,还不赶紧的,大坳里二亩谷子快让雀雀霍霍光了!”男人回头瞪了一眼女人:“老天爷只要成哈了,还怕那几个雀雀!”田间小路上不时响起电动车、农用三轮车的声音,那些被掰下来运回家的玉米棒子,堆满了整个农家小院。庄稼人利用饭前、干其他农活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干脆一屁股坐在玉米堆上,剥去发黄的玉米外皮,玉米棒子堆成一座座金黄色的小山。几个剥玉米的人手里忙活着,嘴上不停地讨论着今年的糜子、玉米、荏、谷子收成,盘算着被收割一空的地里,明年倒地茬,又该种点什么。
  糜子地头,庄稼汉高兴得弯下腰来,两手分开随秋风翩翩起舞的糜子穗,用手轻轻捻开一颗,看了看饱满程度和成熟情况,心里估算着收成,又拿到嘴边嗅了嗅早已弥漫开来的香味。转身碰见邻居搭讪:“你这块地的收成不错啊!”庄稼汉连忙回应:“嗯,还行,还行!”另一块谷子地,人们忙着用剪刀,把一个个谷穗剪割下来,装在背斗里、笼里或者蛇皮袋里,装满了赶紧拿到地头,倒在农用车上,又一路小跑着往地中间奔去。
  二
  “白露到,竹竿摇,小小核桃满地跑。”裂开了嘴蹲在树上打盹的青皮核桃,永远是人们的最爱。随便摇晃一下树干,核桃们就会从睡梦中惊醒,“哗啦啦”砸向地面,犹如下冰雹一般。拿着长竹竿的妇女带着孩子,打核桃时不忘叮嘱低头捡拾的孩子几句:“娃,看着点,别让核桃跌下来打了头!”然后两手举着长长的竹竿,踮起脚尖,伸长胳膊在树梢上找寻着每一颗核桃的踪迹,唯恐不小心落下一颗,被悄悄躲在暗处窥视的松鼠、老鼠、鸟儿抢去。那些打下来的核桃,一接触地面就皮核分离,随便拿起两颗,捏在手里相互挤兑一下,只听“咔”的一声,坚硬的核桃外壳瞬间就裂开了。用手剥掉白里透黄的薄皮,把泛着油光的白核桃仁丢进嘴里慢慢嚼咽,一股油腻腻、脆生生的味道让人赞不绝口。
  民谚曰:“一天吃三枣,一生不显老。”红彤彤的大枣,在绿叶的衬托下,红里透亮,光鲜饱满,亮丽动人,极像黄土高原上少女的脸庞。它们在不经意间就“啪啪”掉落,在一旁打枣的母亲“擦净再吃”的字眼还没说出口,馋嘴的孩子捡起一颗就往嘴里送。枣被五指原上的人视为喜庆的吉祥物,因为它象征着红红火火、幸福美满。新郞新娘结婚时,枕头里装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红枣所带来的喜气,一家人独享不行,还得让其他人也沾沾这喜气。因此,在原上的村子里,这家打枣,周围好几家邻居都会跟着沾光尝鲜,东家半瓢、西家一碗。虽然现在见到的枣已经很多了,而且随处都能买到,有鲜枣、干枣、枣制品;红枣、灰枣、紫枣、黑枣;切片的枣、去核的枣、免洗的枣;生吃的枣、泡茶的枣等等,但原上人打枣分枣的习惯从来没有改变过,即便是生活在城里的人,也利用周末的时光回到村里打枣。
  还有,挂满枝头的红苹果,看着就让人流口水;足足有半斤重的翠梨,一口咬下去,水汁乱溅,衣襟上、脸蛋上皆是喷溅的鲜汁…… (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