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深度挖掘阐释“红山文化”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温雪琼 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革辽宁省委会主委
2023年09月11日
字数:2,595
版次:06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是独属于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沉积下来的文化结晶与精神标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一带一路”倡议汲取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精髓,传承古代丝路文明的精神,致力于打造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清晰认识和理性反思,也体现了对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紧密联系的清晰认识,充分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早在旧石器时代,辽宁地区就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建立了联系。进入新石器时代,辽宁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与西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草原丝绸之路已经形成贸易通道,中原地区的商品经过辽西走廊,源源不断地运往东亚其他国度,辽西古廊道沟通东北与中原,成为极其重要的民族、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廊道。当前,辽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特别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外交总体战略,积极参与国家与周边国家文明对话,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注重深度挖掘、阐释、保护好距今约6500—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是落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示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牢记嘱托,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奋勇向前。
  二、在红山文化中寻找中华文明标记,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讲好“红山故事”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类型,因1935年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东越医巫闾山,到达辽宁北部边界;西越燕山山脉,进入华北平原北部;北越西拉木伦河,向内蒙古草原深入;南到大凌河流域,延伸至渤海沿岸,分布范围达20万平方公里。长江孕育了良渚文化,黄河孕育了仰韶文化,西辽河孕育了红山文化,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指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道列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文化为后续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中华5000多年文明发源的性质,在我国文明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元,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中华古文化可分为面向欧亚大陆和面向环太平洋传播的两大方向,红山文化所在的西辽河流域正处于这两大方向的交汇点上。将中原农耕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同文化间相互撞击、交流、融汇,从而形成了东西方文化因素在这里的融合,加速了辽西古代文明起源进程。红山文化在中华大地率先跨入文明社会,并对中华文明产生持续影响。
  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牛河梁遗址作为二十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性考古大发现,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考古证据。牛河梁遗址的发现,以确凿的考古实物证明,5000年前这一区域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牛河梁遗址的“庙、冢、坛”,全面展示了红山文化独特的精神崇拜、祭祀和墓葬习俗,是早期文明国家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大凌河流域,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牛河梁遗址与赤峰市的红山后和魏家窝铺遗址合并为红山文化遗址申报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21年底,牛河梁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三、积极挖掘阐释红山文化,更好发挥红山文化在世界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红山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科学信息、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和社会认同,加强重要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协同开展同时期、跨地区、系统化研究,可以更加清晰连贯地呈现文物成果、文明脉络、文化基因。保护好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让红山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前提,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提炼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推动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研究,能够继续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能够讲好中国文明起源的故事,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历史。
  要持续进行价值研究阐释,虽然已经有长期大量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但目前对它的突出普遍价值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水平,需要加大研究阐释力度。以牛河梁遗址为例,牛河梁遗址目前在整个遗址保护区内有编号的重点遗址点是51处,而全面发掘的只有4处。应由国家文物部门牵头,协调中国社科院、辽宁和内蒙古两省(区)有关高校等加大对红山文化学术研究,构建红山文化考古研究体系,形成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模式,深入提炼红山文化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力求形成一批新成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历史依据与理论支撑。
  加快推进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红山文化申遗成功势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将与良渚等遗址一起,实证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是在自身基础上起源、形成的多元一体的文明。将使全世界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自信心、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多样而丰富。我们将持续加大红山文化价值挖掘研究、阐释和申遗工作,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用好敦煌文博会等国家高端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中华文化内在传播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文明传承的辽宁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化背景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