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漫谈“河陇文化”
2023年08月07日
字数:1,869
版次:03

王立仁


  河陇文化的根本属性是黄河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上游分支。灿烂辉煌的远古伏羲文化发端于黄河一级支流渭河、泾河流域。这些支流两旁有众多的冲积平原和丘陵台地,森林茂密植被遍野,厚重的黄土层和丰富的林木,为先民们提供了农业种植、打鱼捕猎、果实采摘、构建房屋、烧制陶器等丰饶的生产生活资料,带给先民们稳定的繁衍生息环境,从而有条件不断创新设计改进工艺,让中国彩陶文化在甘肃境内达到鼎盛,最终发展成辉煌的伏羲文化,这是华夏远祖勤劳智慧与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再到后来,甘肃省会兰州以及白银、天水、平凉、临夏、临洮等地,都是直接“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经济、文化重镇。
  伟大黄河是陇原儿女当之无愧的“母亲河,”陇原儿女与河陇文化是华夏子孙与黄河文化、华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河陇文化”在黄河全流域的重要地位。
  河陇文化不但是黄河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而且是中华文化宏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沿革,特别是繁衍生息在陇原大地上坚忍不拔、奋进不息的历代陇原儿女勤劳智慧的创造,让河陇文化发展成为一个非比寻常的伟大文化体系,孕育出极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2000多年前秦在甘、陕立国之初,就派出秦祖、石作蜀、壤驷赤三位先贤,远赴曲阜负笈孔门,受到孔子亲自教诲,把初始的、正宗的儒学带回河陇,从此奠定了河陇文化的儒家学统,河陇是最早的儒学传承发展地之一。后来经过历代延续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更成为不折不扣的大西北儒家文化之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儒家文化形成于黄河流域,而河陇文化自秦汉起就一直保持了纯正的儒家文化传承脉络。因为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融合、移民融合,它的外在形貌多元一体、绚丽多姿,但究其实质,就是以儒学为主流的黄河文化在甘肃的具体展现。
  两汉到隋唐时期,陇右与关中处在同一个政区内,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中心区——秦陇文化区,涌现出王符、傅玄、李翱等名垂史册的大思想家,产生了左右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们中间的代表人物李渊、李世民、李隆基等,缔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盛唐气象”。历史上河陇地区英雄辈出,赵充国、辛庆忌、辛云京、李暠、刘雄、乞付国仁、吴玠、吴璘、彭泽、张勇、岳钟琪、王进宝等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赵宽、皇甫谧、鞠允、刘琦、景清、黄谏、邹应龙、段续、牛树梅、吴可读、安维峻等一代清官廉吏、忠臣烈士;还有周生烈、张旭、张芝、宗钦、赵柔、阴铿、李益、李梦阳、胡缵宗、王权、范振绪、张澍、任其昌、王了望、朱克敏、唐琏、温虚舟等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正可谓群星灿灿光芒耀眼,是河陇文化得以数千年兴盛的坚强脊梁。
  唐代中期以后,河陇地区是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元素碰撞融合的时期,形成了河陇文化多元一体的鲜明特色。明代以后河陇地区远离中原政治中心和东南沿海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地区。但是黄河文化赋予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加展现出无坚不克的强大张力。随着明肃王移藩兰州,古老的金城走上快步发展的轨道,由一个军事战略重地和边防要塞城市,逐步上升为繁华的通邑大都,到清代先后是甘肃省省会和陕甘总督府驻在地,成为引领大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舞台。明清两朝河陇文化孕育出一大批登上国家政治舞台的精英人物。一代宗师段坚为官数十载,勤政为民,清廉自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他游学江南接受了理学大家薛瑄的河东派思想,回到兰州传道授业,开创了传承五百多年的陇学流派。后来的大学者李南晖、肖光汉、陈育仁、梁济瀍、朱克敬、卢政、刘尔炘一脉相承,把传统理学推向新的高度。特别是清末明初河陇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刘尔炘,在1931年正式刊行的《拙修子太平书》中,放眼世界以全人类命运为终极关怀,提出通过“以理驭气”缔造“还醇时代”的宏远构想,表现出陇上先贤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切期盼,在今天依然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是清末民初大西北思想文化发展的代表性成果。
  近年来,随着对甘肃历史文化的持续挖掘与研究,“河陇文化”已经是学界普遍认同的概念,知名学者范鹏认为,河陇文化是与黄河流域的青海河湟文化、陕西关中文化、河南河洛文化和山东齐鲁文化并列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宏观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全省人民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也是正确认知和运用甘肃历史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的重要资源。
  相信通过广大专家学者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河陇文化”一定能够在国家黄河流域文化传承创新中,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焕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