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唐“真子飞霜”镜
2023年08月07日
字数:1,468
版次:03

李笙清






  唐“真子飞霜”镜(图一),武汉市洪山区石牌岭出土。镜为青铜质地,颜色偏黑,光泽可鉴。形制为八出葵花形,龟形钮,荷叶形钮座。
  此镜背上纹饰清晰,构图饱满,主题鲜明,景物围绕镜座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繁缛而不杂乱。镜下方为荷塘假山,水波清冽,涟漪荡漾,一枝荷叶从水中蜿蜒而起,硕大的荷叶巧妙地成为钮座的装饰,一只乌龟头上尾下,中有穿孔,为镜钮。镜上方方形田字格内有阳文楷书“真子飞霜”四字,自右至左分两行排列,字迹端正遒劲,富于立体感。钮文之上绘云山日出纹,线条细腻,云雾袅绕。镜右侧,几竿翠竹形成稀疏竹林,一高士坐于竹林之前,高士峨冠博带,器宇轩昂,双手放于琴上,正心无旁骛地专心抚琴。看到高士抚琴的专注神情,不禁令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戴叔伦描写官员脱去朝服、追求宁静生活的诗句:“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竹林之前,荷塘之畔,设有香案。古人鼓琴,必衣冠整肃,净手焚香,极其虔诚。铜镜左侧,两株梧桐之下,一只鸾凤正配合琴声舒展双翅翩翩起舞,长尾高跷,婀娜多姿,轻盈曼妙,动感十足,颇有几分南北朝诗人范泰笔下鸾鸟“轩翼飏轻风,清响中天厉”的意境之美。
  “真子飞霜”是唐镜中多见的题材之一,对纹饰内容的解读众多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仍无定论。有人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枚“真子飞霜”方镜上的铭文“侯谨之”,认为是取材于东汉文学家侯谨隐居山林以抚琴为乐的故事。侯谨(约公元190年前后在世),字子瑜,敦煌人,少时家贫,但勤奋好学,白天给别人当佣人,夜里点燃柴火读书。官府闻其名,屡次征召,都被他以病推辞。后隐居山中,专心学问,精心著述,著有《矫世论》《应宾难》《皇德论》等,被河西人称为“侯君”。相传侯谨善抚琴,能解鸟语,还管地下事,后被不断神话,变成道家仙人。有人认为真子是鼓琴之人,飞霜是弹奏的歌曲名。清代钱玷在《浣录花拜石轩镜铭集》中说:“真子者鼓琴之人,飞霜当是操名,但遍检书传及琴谱诸书皆不可得。”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在《金石索》中说:“真子未详,或取修真炼道之意,如南真夫人及元真子之类。飞霜疑即元霜,裴航遇云翘夫人,与诗云元霜捣尽见云英。”朱江在《也来谈谈扬州出土的唐代铜镜》一文中说:“真子即真孝子的简称,飞霜当是古琴曲调十二操之一《履霜操》的别称,整个镜纹的内容则是尹伯奇(西周人,以恪守孝道著称)放逐于野的喻意。”也有人将真子飞霜与东晋戴逵鼓琴牵扯在一起,日本学者则多称之为“伯牙弹琴镜”。对于真子飞霜镜的真实喻意难以定论,清代诗人谢雪在长诗《真子飞霜镜歌》中发出了“此镜千年圆不缺,真子为谁疑未决”的感叹。
  唐代“真子飞霜”镜有菱形和葵花形两种,这种镜的构图不完全相同,有的镜钮一侧竹林抚琴,一侧鸾凤起舞,荷叶钮座,龟钮穿系,钮上田字格内铭“真子飞霜”四字。有的抚琴、鸾凤、荷塘、荷叶等图案皆一样,不同的是钮上没有铭文,作祥云托月,飞鹤翱翔。另有一枚唐“真子飞霜”镜(图二),上有“真子飞霜”铭文,形制及其他图案也大致一样,不同的是外区一周另有铭文:“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铭文既赞叹了铜镜铸造之精美,又表达了爱情的真挚,以及对青春不老的美好期望。从铭文“凤凰双镜”来看,这种铜镜应该是成对铸制。
  这两件“真子飞霜”镜均采用了高浮雕与浅浮雕结合的技法,做工精湛,主题突出,纹饰深浅相宜,布局严谨;人物、鸾凤自然生动,充满动感。镜体厚重,锡含量较高,显得色泽柔和,规整华贵,题材立意美好,美轮美奂,是唐代社会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体现了盛唐时期铸镜工艺的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