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漫谈“河陇文化”
2023年07月31日
字数:2,300
版次:03

王立仁


  文明曙光五千年,河陇丝路三千里。甘肃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其中有两个关键字“河”与“陇”。按照地域文化研究的习惯,甘肃文化体系应该被称作“河陇文化。”
  “河陇”一词是今天甘肃省地域的历史文化称呼。早在东汉甘肃就有“河陇”之称,即是今天甘肃境内“河西”与“陇右”两个地区的合称。《后汉书·隗嚣传》载:“数年之闲,冀圣汉复存,当挈河陇奉旧都以归本朝。”魏晋时期的记载见《宋书·夷蛮传论》:“晋氏南移,河陇夐隔,戎夷梗路,外域天断。”到了唐玄宗时期设天下为14个道,今天的甘肃地区有河西道与陇右道,《新唐书·吐蕃传下》载:“赞磨代之,为东面节度使,专河陇。”到这时把“河西”与“陇右”统称“河陇”是在国家行政体制层面的确认。因为古丝绸之路的兴盛,把陇右与河西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上连为一片,河陇文化是从“河西”和“陇右”两个地区发生与发展,以后又融为一体的。
  甘肃的上古文化发源于陇右地区,而汉唐以来的甘肃文化兴盛于河西地区,从时间顺序上说是“陇”在“河”先。这两个文化形态的发展各自具有独立性,而河西文化与陇右文化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是以两个文化区交接处的金城兰州为枢纽节点的。
  河陇文化中无论是“陇”还是“河”都具有非同一般的辉煌成就和重大意义。因为“陇”在“河”先,我们先说“陇”字。它的缘起是横贯陕甘宁三省区的“陇山”,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六盘山脉”。它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大西北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支流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人们翻过陇山,或者叫“陇坂”就到了甘肃地界,那时候叫做“陇右”,泛指今天的庆阳、平凉、天水、定西以及陇南的东北部。
  8000年前黄河一级支流渭河、泾河流域,也即是“陇”域的秦安大地湾先民们,已经走出了村落式的群居方式,有了较高层次的农渔业生产活动、成规模的彩陶生产作坊,能够建造连片式家庭居所和有防御堑壕的初始城邦,有了开展祭祀、部族会议活动的殿堂,其中有人称“最早水泥”(秦安大地湾遗址遗存)的坚硬平整且十分光洁的地面,上面有舞蹈人形的绘画,彩陶器皿上刻划着最初文字雏形的符号。崛起于大地湾的人文始祖伏羲始作八卦、书契以代结绳记事;始作网罟,以渔、以猎;服牛乘马、冶金成器;制嫁娶,以俪皮为礼;造甲历、命五官,正君臣、夫妇、父子之义,经天纬地、功高盖世,全面肇启了中华文明之光。
  充满进取精神的伏羲部族,沿着渭水河向东迁徙拓展生存空间,最终发展成统合华夏的中原黄、炎二帝部落。今庆阳地区的周人先祖挺进关中,后来打败殷商建立800年的商朝。公元前763年,秦文公率700名勇士从西垂(今礼县)出发东征,在今陕西省宝鸡一带建立新的秦国都邑,后来兴起于关中,扫平六合创建大一统中华帝国,促进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体系的形成。由此可见陇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而伏羲文化在今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的传播,造就了世界彩陶文化的巅峰——马家窑文化。通说甘肃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源头,这个源头就在陇右。
  再说“河”字。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打败匈奴据有河西走廊,古代的河西区划范围内除了今天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还有那时候叫“金城”的兰州。《晋书·地理志》载:“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这时候“河”就有了“河陇”的含义。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相对安定,经济文化都得到巨大发展,产生了以敦煌莫高窟、学术大师周生烈、草书圣手张芝、张昶、索靖为象征,影响深远的“五凉文化。”“五凉文化”的核心部分是甘肃最具国际影响的敦煌文化,它留下了秦汉至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成果,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承载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光辉历史。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时赞誉道:“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五凉文化”保存了中原文化的火种,隋唐以后又把它回馈到中原,使得中华文脉得以赓续绵延不绝。如今敦煌学在国际上是一门显学,也是2500万陇原儿女坚定高度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河”与“陇”连接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肇始于霍去病西征,生长于河西五郡的设置,成型于丝绸之路大通道的兴盛。因为大西北屏障中原、维护国家战略安定的重要地位,加之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今天的甘肃省省会金城兰州地位的不断上升,吸附力与聚合力的不断增强,使得陇右与河西更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连为一个文化发展区域,“河陇文化”由此应运而生。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深入研究过河陇文化的发展,他在《隋唐制度渊源论稿》中说:“至于陇右即晋秦州之地,介于雍凉间者,既可受长安之文化,亦得接河西之安全,其能保存学术于荒乱之世,固无足异。故兹以陇右河西同类并论,自无不可也。”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可以见证历史、承载历史。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陇头水》情景交融回肠荡气:“陇坂高无极,征人一望乡。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马系千年树,旌系九月霜。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王维的《陇西行》只有六句,却写的主题鲜明大气磅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把为国戍边、千里远征的爱国主义情操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把“陇”作为甘肃代称,深深镌刻在历史的华表柱上。这些传颂百代的千古名句,就是“陇右”与“河西”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有力佐证。“河陇”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宋朝,后来虽然有时候叫做甘陇,有时候叫做陇上,但是“河陇”作为代表甘肃的历史文化概念,到如今从来没有改变过。因此,把由古而今的甘肃文化体系称作“河陇文化”,是有着充分历史与文化依据的。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