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唐人鹿纹玉佩
2023年04月10日
字数:1,139
版次:03

□李笙清




  唐代人鹿纹玉佩,出土于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乡,现收藏于无锡市博物馆。青白色玉质,局部呈现白色和褐色沁斑。玉佩为椭圆形,上部有穿孔,用于穿系佩戴,通体雕刻人物、鹿及缠枝花卉纹饰。正面以浅浮雕技法,雕刻一站立老者,身穿长袍,腰部束带,束发扎髻,阔面大耳,面部丰满圆润,神态安详。老者右手放在一只体型壮硕的鹿的背上,左手指着鹿身,慈眉善目。鹿长颈丰腹,四肢健壮,依偎在老者怀中,头靠老者胸口,双耳竖起,角似蘑菇,状极温驯可爱。一小童伺立于老者左侧,目光向左侧视,似乎在观赏周边景物。底部刻缠枝花纹,沿着玉佩的边缘攀援而上,直至顶部。玉佩背面为正面图案的背后形象,老者长袖低垂,不见鹿头,只露出部分鹿身和蘑菇状角,缠枝花从底部攀援而上,两边相对。
  古人在玉器上雕刻纹饰,表达了人们对玉的一种感情:热爱、希望、追求、吉祥等,亦是一种人生的美好寄托。鹿具有善良、温驯、柔美、内敛的气质,深受人们喜爱,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就有人类与鹿和谐相处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与“禄”同音,寓意“禄位”。鹿还被古人视为长寿的仙兽,传说千年为苍鹿,二千年为玄鹿,据晋代葛洪《抱朴子》云:“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宋代丁谓也曾以“赋命斯千载,登仙托五云”的诗句来比喻鹿的长寿之征,所以鹿在多种场合用以表达祝寿、祈寿的主题。古人视鹿为神物、瑞兽,多出现于古代艺术作品上,在内蒙古白岔河发现的商代岩画,以及历代壁画、绘画、陶瓷、雕塑中比比皆是。同时,在古代的一些艺术品上,鹿还经常与人及动植物组合,也就有了更多的美好寓意,如鹿与寿星相伴,以祝长寿;鹿与蝙蝠组合,就有了“福禄双全”的寓意,鹤、鹿与松树组合,有着“鹿鹤同春”的意蕴;鹿与公鸡组合,寓意“功名利禄”;鹿与蟠桃、蝙蝠、喜字组合,则寓意“福禄寿喜”。古代玉器上,鹿也是常见的纹饰题材,古人琢玉常以鹿纹来寓意爵禄,可以给人带来福气、福运。
  从商代起,鹿纹就开始出现在玉器上,且各有特点:商代鹿纹多为短尾,鹿角多样,亦有无角的,穿孔多位于头部和臀部;西周鹿纹多为站立造型,体型壮硕,眼大、耳大、角大,足似牛蹄;春秋至两汉时期,玉器上的鹿纹写实性明显增强,奔跑、俯卧及飞鹿造型丰富多彩。到了唐代,玉鹿造型一般较为温驯、安宁,头部有蘑菇状角。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各种手工业都有长足的进步,玉器制作更是为朝廷所重视,早在唐初就设立了官办的琢玉机构,工艺上精雕细琢,较之前朝,品种和风格都有了新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这件唐代人鹿纹玉佩造型别致,老人与鹿相处,有着福寿绵长的美好寓意。工匠刀法娴熟,技艺精湛,运用圆雕、浅刻、阴刻线等多种技法,体现了唐代玉雕工艺的精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