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沐浴春风谒武侯
2023年02月20日
字数:1,523
版次:04

刘凯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千百年来,一代名相诸葛亮一直以能臣、贤相的形象倍受后人景仰,神州大地上留下了多处光耀千古的“武侯祠”,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的武侯祠便是其中之一。
  沐浴着骀荡的春风,我和家人离开南阳城,驱车向城西的卧龙岗驶去。
  车子驶过一脉横亘的卧龙岗,远远便望见一座高大威武的门楼。穿过门楼,便是武侯祠。武侯祠,又名“诸葛庐”“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东汉时诸葛亮曾隐居于此,结庐躬耕,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之邀,随军征伐,曾任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世尊称为“智圣”“武侯”。
  据史书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世多有修葺。从历史的风烟中一路走来的武侯祠依岗而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地势开阔,势如卧龙。祠园占地200余亩,现有明清建筑155间,对联70多副,碑刻300余石,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整个祠园以中轴为线分列景观,较好地体现了中国建筑学中的“对称美”。中轴线上建有石牌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草庐、宁远楼,两侧建有诸葛井、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躬耕亭、三顾祠、龙角塔、汉碑亭、读书台、卧龙书院等建筑。祠园保持了元明两代的布局风格,建筑景观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宏伟,亭台壮观。
  穿过“千古人龙”的石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古牌坊。穿过三顾坊和仙人桥,是郭沫若先生手书“武侯祠”的正门。进了正门便是大拜殿,殿内是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一门三英”的祖孙三代塑像。诸葛亮居中端坐,面目凝重,依然不减当年羽扇纶巾的倜傥英姿。殿堂檐下、柱上刻满了“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等历代颂联和匾额。殿前有明代碑廊,上刻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导游谓之:蜀相撰词,宋将手书,既见“人龙”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帅雄”之翰墨神工!
  殿后主要建筑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诸葛茅庐亦非当年的“草庐”了,而是砖木结构的八角楼,覆以茅草。古色古香中,映衬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诸葛茅庐”匾额。坐在草庐中,四周景象奔驰入眼:古柏亭、野云底、半月台、躬耕亭、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等绕庐而建,成众星拱月之势。碑廊相连,错落相间,互为对景,形成绩丽恬静的园林风光,步移则景异,表现出古人高超的造园艺术,所以古人有“身居一庐八面景”之说。
  宁远楼雕梁画栋,坐在中轴线的末端,为整个祠庙的最高建筑,为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书斋旧址,楼名源自“宁静致远”一句。楼内塑有诸葛亮凭案夜读的塑像。楼的门柱上悬挂着被毛主席推崇为“施政篇”和“治安策”的一副清人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从来治蜀要深思。”
  一副“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对联,把我们引入了“三顾堂”。这里翠柏苍翠,曲径通幽,别有一番天地。祠内塑有诸葛亮和刘关张兄弟三人,再现了当年“三顾茅庐”的典故。塑像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尤其是诸葛亮纵论天下、指点江山的神态举止,传神地塑造出了他“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大智大勇和卓越胆识。
  整个祠园茂竹高耸,古柏青青,潭水碧澈,环境怡人。游人在感慨“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拼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的丰功伟绩时,感受到的是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诸葛亮被史学家称为政治、军事、经济“三绝”,誉为“千古第一完人”,在国人心中,他是智慧、忠诚、仁勇的化身。
  千百年来人们来这里瞻仰他,不独是对一代名相风范的景仰,更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与智慧的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