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传承南梁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全力推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05月11日
字数:2,073
版次:03

□ 任燕顺


  南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过程中伟大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延安精神的源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民政系统传承贯彻南梁精神,就是要准确把握党在陕甘边区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汲取智慧力量,切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使命,奋力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弘扬南梁精神,要在坚定信念、砺炼奋斗品格上下功夫。坚守信念是南梁精神的核心。在艰苦卓绝的陕甘边革命斗争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西北共产党人先后组织领导了大小70多次武装起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创建了南梁游击队、陕甘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根本在于他们心中有为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作为民政干部,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把信仰伟力充分释放到民政为民服务中,转化为新时代民政人的精神滋养和品格操守。
  第二,弘扬南梁精神,要在顾全大局、锤炼绝对忠诚上下功夫。顾全大局是南梁精神的耀点。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过程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始终秉持大局意识,坚决维护团结,在面对“左”倾错误领导者的无端指责、撤职、甚至被错误肃反身陷囹圄时,仍然以革命大局为重,服从党的纪律,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同时,他们自觉抵制和消除右倾错误对根据地和红军的影响,使根据地经历一次次曲折后仍然实现有效发展,成为了“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坚强的领导核心。作为民政干部,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善于从历史长河和时代大潮中把握历史规律,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民政工作思路与中央合拍,行动与时代同步,情感与群众共鸣。要紧扣民政工作的特点,自觉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思考民政,在新阶段新格局中谋划民政,全力以赴兜底线、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更好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 
  第三,弘扬南梁精神,要在坚守初心、竭诚为民服务上下功夫。面向群众是南梁精神的根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始终把建立人民政权、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革命的根本目的,心系百姓、为民谋利,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在边区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和谐局面。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令,都始终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集中反映群众诉求,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坚决支持,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民政干部,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临时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和不同需求实施精准救助;加快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破解老年服务保障碎片化、老年生活状态空巢化的短板“瓶颈”;健全“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基层协同、社会参与”的留守老年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持续优化惠民殡葬政策,逐步扩大对象范围;围绕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让广大特殊困难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面貌明显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第四,弘扬南梁精神,要在创新进取、主动担当作为上下功夫。求实开拓是南梁精神的精髓。以刘志丹、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把党的正确路线与陕甘边区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白、灰、红“三色建军”理论,实现党的建军思想和实践重大发展;提出“狡兔三窟”式斗争方式,有力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提出符合实际的统战策略,为创新推动中国革命发展提供了正确方法论。作为民政干部,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就是要立足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发展新变化,找准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坚持实事求是,加大改革创新,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思路和举措,破解制约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推进民政领域数字政府建设和“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广应用,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切实增强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加快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健全民政法规制度体系,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为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统筹开展民政改革试点,支持基础好、有条件的市县先行先试,加大对试点经验的总结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民政基层基础,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推进民政服务管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充分发挥议事机构和协调联动机制作用,有效整合资金、政策等资源优势,拓展整体效能,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建的民政工作整体合力。(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