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保护与创新引领 持续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
2022年01月20日
字数:1,439
版次:10
甘南州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仁青东珠(代表政协甘南州委员会)
黄河干流流经甘南433公里,径流量增加108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的58.7%,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推动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治理,既是甘南各族儿女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法宝”,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基石”。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书记尹弘在甘南调研时提出的“切实履行上游责任,加快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殷切期望和要求,用心守护好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这条“生命线”。一是加快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国家公园建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甘川两省对接协调,加快推进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建设。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及地方经济发展、生态补偿等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工矿企业有序退出,生态移民、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科学划定国家公园边界,将涉及范围内乡镇村、牧民聚居区、耕地、农田及群众草场调出,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牧民生产生活留足发展空间,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和突出矛盾。同时,协同推进玛曲县索克藏黄河大桥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民族交流。
二是加大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市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层面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的支持,并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加大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偿力度,确保到2022年底,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三是多措并举提高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合理提高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同时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等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将生活在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农牧民家庭中1人转为管护员,逐步形成以自然保护为主、生态建设相辅的格局,有力保障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系统功能完善;以小流域为水土流失治理单元,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探索“山、水、林、田、路、草、能、居”八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通过政策支撑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并创造出更多生态产品。探索建立碳交易机制,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碳汇交易试点,创建碳汇交易示范区。
四是持续关注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气象服务。加快建设科学化、集成化、规模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程体系,建立健全草原湿地生态气象观测系统,通过监测、评估,实时掌握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为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决策的科学依据。
五是加大草原沙化治理和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建议实施黄河源区沟道侵蚀治理工程,推进重点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的沙化草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将玛曲县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把玛曲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沙化治理纳入《国家“十四五”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规划》和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规划(2016—2030年)》,持续加大玛曲沙化草原综合治理支持力度,稳步提升黄河上游水系补水功能。
六是推动黄河上游流域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用大数据支持生态畜牧业,建设一批“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提高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生态化养殖模式,同时加快信息技术在生态畜牧业领域的运用,有效促进生态畜牧业电子商务、互联网和物联网健康发展及产业升级。推动产学研高度融合,构建以企业、院校为合作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实现院校与企业共赢。制定有效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真正做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黄河流域甘肃段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