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顾城悼念周总理诗作钩沉
2021年11月29日
字数:949
版次:03

□ 潘硕珍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享年77周岁。4月4日,首都群众自发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为周总理敬献花圈,表达他们对一代伟人的哀思和爱戴之情。4月5日清明节,悼念活动达到高潮。有才情的人们还在挽联上写下旧体诗,流露了对周总理的崇敬感和对“四人帮”的愤怒情绪,这些诗作后来编入《天安门诗抄》一书,成为研究四五运动的珍贵史料。当时,著名诗人李瑛、柯岩分别在《诗刊》杂志发表新诗《一月的哀思》《周总理,你在哪里》,后来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的朦胧诗派,其重要代表诗人顾城(1956—1993),不光擅长写含蓄隽永的自由诗,而且会写作水准不低的旧体诗词。1976年1月,顾城听到周总理逝世的噩耗,写下一首长达32句的五言诗《悲风》(悼总理):“中华八亿人,是您好儿女”“丰碑何处见,代代人心里。”1976年4月,顾城借调到北京《体育报》社任编辑兼记者,有较多机会前去天安门广场参加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写下风格不同于浪漫主义的新诗《巨星》(4月2日)《白昼的月亮》(4月下旬)《遗嘱》(5月),将周总理比作“巨星”“白昼的月亮”。“终生忠于——/一月八日的悲恸/四月五日的向往……”这些诗作收入作者的姐姐顾乡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顾城诗全集》(上卷)。编者在《白昼的月亮》一诗下面做了注释:“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辞世之日。4月5日是1976年的清明日,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最高潮日,悼念活动随即被‘四人帮’镇压,并被宣布为‘反革命事件’”。4月初,顾城还写下悼念周总理的旧体诗作《祭》《真言》《碑前》等。尤其是《真言》一诗高度评价了周总理崇高的志向和天下为公的胸怀:“生就高山志,更复大江情。世人如总理,乾坤自大同。”细读这首诗,使人想起周恩来早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为推翻腐败黑暗的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他冒着枪林弹雨,跟随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解放后,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为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鞠躬尽瘁。周恩来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解决了国际争端,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大国地位,也赢得了爱好和平的各国领导人和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因此,顾城悼念周总理的新旧诗作也就具备了史料价值,属于“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