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察微识人
2021年11月01日
字数:878
版次:04
鲍海英
曾国藩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文学家,名列晚清第一重臣,其才兼文武,文能治国,武能征战,史书称曾国藩的历史功绩可与三国时的诸葛亮、唐朝的斐度、明朝的王守仁相媲美。
咸丰初年,洪秀全在广西举起反清大旗。曾国藩上疏称:“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他的这份《应诏陈言疏》切中时弊,深受咸丰帝赏识。
在回长沙办团练时,曾国藩提出选将的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观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
在功成名就后,曾国藩仍以举荐人才为己任,他所举荐的“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不负所知”。
曾国藩善用人,源于会知人识人。曾国藩在知人识人方面眼光锐利,经验丰富。《清史稿·曾国藩传》记载:“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陵,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这段话是说,陌生人只要被曾国藩的三角眼静静地望一会,其才情品性就会被曾国藩看得一清二楚。有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在散步时,那三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曾国藩散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散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得出的结论就完全正确。
一个人的素养和品性,总是映现在他细微的动作里。善于识人者,往往善于察微。曾国藩察微识人,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