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山顶上有条黄河古道
2025年05月19日
字数:1,679
版次:03
问远
滚滚而来的黄河,在兰州这块土地上,自西向东蜿蜒奔腾。滔滔河水在峡谷和盆地间,劈山斩谷,一路向前。黄河干流从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入兰州,流经西固、安宁、七里河和城关等区,继而经皋兰县东南部和榆中县北部,至乌金峡出境。黄河在兰州境内流经了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乌金峡等众多峡谷。这些峡谷山崖陡峭,高出水面30~50米,水势汹涌,暗礁险滩密布,留下“白马浪”“煮人锅”“大小照壁”“月亮石”等众多充满浪漫色彩的险滩礁石。
黄河所到之处,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留下了无数传奇。黄河给人们留下的谜团自古就有,其中最大的谜团就是它是如何出现的。研究成果表明,黄河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大地抬升的结果。在大地的隆起过程中,大地上的湖泊逐渐往一起汇集,最后形成巨大水流,在流水的切割下,大地下陷,形成河谷。这是一个粗略的过程。
大约在19亿年前,兰州的许多地方是汪洋大海。这个时期,被人们称为前中元古代。时光飞逝,在前中元古代末期,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兰州境内的最高山峰榆中马衔山开始崭露头角。在茫茫的大海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孤岛。这个生长过程是极其缓慢的,直到距今4亿年左右,马衔山、兴隆山才渐渐成形。
此时,兰州大地仍旧被湖盆所包围,兰州的东北方向是景泰湖盆,西南部则是共和湖盆,黄河兰州段就在这两个湖盆的夹缝中成长。虽然黄河有了雏形,但它还是非常弱小,需要一次巨大的动力,促使它真正长大。这个巨大动力就是随后而来的喜马拉雅运动。
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来自印度洋板块的巨大撞击力,推动青藏高原急剧抬升。于是,大地上一些地方成了高山,一些地方成了大河。
在今天的黄河上游一带,大致有五个湖盆,而将这些湖盆连接起来的河道就是黄河大致的雏形。不过,真正的黄河雏形出现还要更晚一点。它依然要靠青藏高原的抬升。在青藏高原的抬升下,在水流的巨大下切下,黄河渐渐地形成了。
当人们在兰山顶上尽情眺望市区,欣赏这个城市带来的现代气息时,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面前,人类显得是多么的渺小,但又充满了探索发现的创造精神。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的脚下,就有一处黄河古河道的遗迹。这是在兰山半山腰,一处人们难以企及的地方,它的下方则是红泥沟。如此险要的地方,为何会有黄河古河道呢?
从兰州两山夹一河的地形来说,黄河的最早遗迹应该在兰州南北两山的 最高点上。人们所发现的兰州最早的黄河遗迹,就在九州台。兰州九州台的海拔为2067米,而现在兰州市中心的海拔为1520米。在100多万年的下切中,黄河位置下落540米。在南北两岸的山间,留下了5~6级阶地。在九州台一带,人们发现过厚达6米左右的砾石层,这些石头呈现出典型的浑圆状。显然,它们是黄河水冲击打磨的结果。
黄河的诞生发展过程,就是挣脱束缚、滚滚向前的过程。它一路向前,留下了诸多的传奇。
兰州城边的五泉山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风景名胜。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五泉山还是一个见证了黄河诞生的地方。在五泉山边,有一处比较独特的地貌,那就是红山根半山腰的一处断崖,这里显示的地层是:在红色的土壤之上有一层砾岩层,而它的上面则是厚厚的黄土层。这个比较独特的地貌,是杨钟健先生首先发现并命名的。
兰州盆地是我国开展古地质研究比较早的地区,1935年,杨钟健、卞美年对这里进行过考察,是比较早的研究对象之一。杨钟健、卞美年他们 在皋兰、永登等地进行了野外考察,逐步弄清楚了永登咸水河等地的古生物群落,在咸水河群组,建立了西柳沟组、野狐城组、咸水河组及临夏组等地层单元,同时在这些地层内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杨钟健发现的砾岩层以位于皋兰山北麓的五泉山最为著名,故而被命名为五泉山系。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这种地层构造,扩大成为五泉山系、五泉山砾石层(组)等等。有人说,这些砾石层和黄河的形成有关。
皋兰山半山腰这处黄河古河道遗存,被称为下五泉砾石层,这是黄河孕育时期的冲积沉积物。砾石层有上、下五泉砾石层之分。这些砾石层已经发生了褶皱,人们由此推断,最早的黄河兰州段雏形,开始形成于248万年前。
在距今150万年的时候,兰州盆地已经有黄河水流过。但真正的黄河则出现在距今130万年至110万年的全新世初,定型于8万至1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