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结晶——永登硬狮子
2025年05月19日
字数:1,438
版次:03

顾鸿亮


  每年春节期间,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的社火表演,少不了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硬狮子表演。
  随着铿锵有力的鼓钹声,头戴红帽,挂红髯,着胡服,脚穿灯笼鞋,手拿绣球,俨然一个西域胡人的引狮人挥舞着绣球,一会藏在狮子身左,一会藏在狮子身右,引诱高大威猛的硬狮子做出翻腾、跳跃、朝拜等各种惟妙惟肖表演动作,为围观群众送上新春祝福。
  永登硬狮子传承久远,且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格。“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白居易《西凉伎》似乎讲的就是永登硬狮子表演。
  永登,古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要冲,河西走廊的东部门户,是中原汉族与其他中亚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也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汇集地,留有众多丝路遗风和西亚习俗。永登硬狮子就是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结晶。
  永登硬狮子造型独特,体型高大威武。整个狮身长约两米八,高约一米八,尽显威猛庄严之态。狮头硕大无比,色彩斑斓,民间素有“十斤狮子九斤头”的说法。永登硬狮子头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细。首先要制作好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贴上一层层布和纸,大约六层后,再用黏土、石膏粉与胶水调和后涂抹在模型上,最后再涂抹颜料。制作好的狮头前额宽阔且高高隆起,深眼窝、鼓眼球的设计让狮子的眼神深邃而威严。永登硬狮子的狮身是硬架子,制作材料过去采用柳木制作,现在用竹片替代。为了减轻重量,狮皮的制作材料也由原来的羊毛毡替换成红布,并在上面粘上毛发。在狮毛的使用上,以前硬狮子毛用的是牦牛毛。由于牦牛毛稀少难寻,后来采用马毛。马毛容易着火,现在改用纤维材料替代马毛。制作好的狮子体型高大,威武庄严,把狮子的威武、强健、凶猛之势展露得淋漓尽致。舞狮者需要有强悍的臂力与耐力才能舞动硬狮。硬狮舞表演起来威猛、英武,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是我国西北地区舞狮表演的独特代表之一。
  永登硬狮子引狮人具有西域风格:头戴尖角帽,挂有红胡须,身着胡人服饰。表演开始,引狮人手拿绣球与硬狮子共舞,引狮人是整个表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引狮人具有一定的武术功底,采用各种招式挥舞着绣球,一会藏狮身左,一会藏狮身右,引诱狮子做出各种寻找和抢夺绣球的动作,并在整个表演中不停与狮子互动。在引狮人与狮子的各种互动表演中,把狮子的各种神情、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颇具神韵。
  永登硬狮子的表演具有中原文化特征——整个表演过程中以八卦图形来引导舞狮走位的。在表演开始时,狮子入场要先从八卦的西北艮位沿场地外围舞转一圈,这一圈代表着八卦内的三百六十度周天,其中狮头必须始终对着场地中心;之后再从起点进场,左右各行数步后,向正东方向两拜首,要在场中表演“两皮煞”,其中代表了八卦的阴阳两相;随后再表演“三多”,象征着天地人三才;接着是跑八门,即八卦的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个方位,其中正四门即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斜四门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位。整个舞狮的表演时间因场地的大小而不一,在小场中表演舞狮全过程一般需要5—6分钟,大场则需要10分钟左右。表演中,狮子做出腾、跃、卧、扑等各种动作,表达敬天敬地敬人的美好寓意。
  据了解,2007年永登硬狮子舞被列入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被兰州市列入兰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甘肃省省级第三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永登县对这一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帮助舞狮艺人对硬狮子舞进行保护、挖掘、传承、制作、组织表演等工作,推动永登硬狮子舞跨入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