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2025年04月23日
字数:769
版次:04
罗 宗
我向来不认得鼠曲草,虽然它早已在我童年里生根发芽。
幼时在乡下,每逢春日,田埂上便冒出星星点点的小黄花,花瓣细碎,裹着一层银白的绒毛,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我们管它叫“水印草”,因其花蕊嫩黄,状如蛋黄,花瓣则似蛋白,又称它为“鸡蛋花”。孩子们常采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自以为美。大人们见了,也不过笑笑,任我们胡闹。
后来读书,方知此物学名“鼠曲草”,颇觉不雅。鼠者,人所恶也;曲者,弯曲不直之谓。何以如此可爱的小花,竟得此鄙名?后来翻阅药典,才晓得此草能治咳嗽,古人以为其效如鼠之敏捷,故以“鼠”名之。至于曲字,大抵因其茎秆曲折,不若他草之挺拔。名字一事,原不过是人强加之物,与花草本身何干?
老家一带,家家户户采鼠曲草做“水印粑粑”。我初次见识此景,是在偏远的山村采访。彼时寄居友人家,见其老母蹲在院中,将一堆嫩绿的草叶反复淘洗。那草叶背面密布白毛,在水中浮动,宛如银鱼。老人手指粗糙,却灵活异常,择菜的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操持此事已有数十年光景。洗净的鼠曲草投入沸水,霎时由碧转翠,捞起后挤干水分,捣成泥状,与糯米粉揉作一团,便成了青绿色的小团,再用手掌压平便成了“水印粑粑”。内裹豆沙或咸菜笋丁,上笼蒸熟,便可食用。
我也曾试做“水印粑粑”,却总不得法。鼠曲草采来,不知如何处置,不是老嫩不分,便是洗涤不净,做出的“水印粑粑”总带些涩味。
今年回乡,邻家阿婆听闻我寻找此物,从自家菜园角落拔来一株。我细看那株瘦弱的草,黄花已谢,银白的绒毛却依然鲜明。
前些日子读《本草纲目》,见李时珍记载:“鼠曲草,主治咳嗽痰喘。”忽然记起幼时咳嗽,母亲曾煮一种苦味的草汤给我喝。问她是什么,她只说“水印草”。
鼠曲草还是鼠曲草,不管我们叫它什么,或者干脆忘记了它的存在。春来发芽,秋至枯萎,它自按着时令生长。记得也好,忘记也罢,它总在那里,静候有缘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