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借产业转移东风加力我省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字数:1,519
版次:03

曾丁丁

  电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电子产业基础良好、资源禀赋优越。近年来,电子产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封装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动力电池、智能光伏等细分产业初具规模。受当前芯片核心科技封锁、国产替代加速等因素影响,加快推进电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构建现代化电子产业链体系,对实现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主导产品多数是配套产品,多集中于产业链分支领域,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全省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仅20多家,过百亿的企业只有1家,缺乏领军型整机企业、引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头部企业,无法从产业链上游实现正向牵引,承接产业转移难度较大。二是产学研协同不足,受产业规模、应用水平的限制,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依靠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和构建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偏少,缺乏大规模产学研协同项目,导致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三是专业人才匮乏,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人才较少,企业长期面临人才难招、人才难留等问题。特别是近几年,软件企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四是协同配套较弱。我省电子信息发展水平相对低,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形成省内上下游产业链协同配套,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仅有1家,抗风险能力弱。为此建议:
  一、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基地和集聚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西部发展空间很大。应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支持,利用封测产业链优势,积极引导软件资金、技术、人才向我省转移,完整配套天水华天电子集团,扶持天光芯片制造,融入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构建我省集成电路产业链新格局。抢抓关天经济区和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机遇,加快天水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把天水打造成中国第四个集成电路封测集聚区和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二、协同推进电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紧抓“战略腹地”“关键产业备份”“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针对集成电路、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产业链。加力招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全方位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落实《甘肃省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支持软件企业围绕社会管理、交通物流、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医疗服务、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发行业应用软件系统和智能解决方案。
  三、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搭建校企协同人才链,依托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强化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将相关学科列为省一流学科,给予重点支持。鼓励省内电子企业联合职业学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汇聚资源共建专业、合作攻关、协同育人,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四、持续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反向飞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核心元器件及材料等“卡脖子”领域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依托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研究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预算安排,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鼓励各类投资基金向电子产业链倾斜,从利率优惠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产业链的支持。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工信厅两化融合推进处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