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兰永武委员:祁连山下书写履职答卷
2025年04月11日
字数:1,545
版次:01
  

本报记者张柳 实习记者加曼草

  在祁连山北麓草原上有这样一位政协委员,他的足迹踏遍雪山溪涧,提案与建议都沾着泥土芬芳。
  “我是牧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大草原上,履职尽责就要立足本职、扎根家乡,用心用情反映群众的期盼和心声,不负政协委员职责与使命。”十三届省政协委员、肃南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兰永武这样说。
  

俯身为民 书写民生答卷

  在牧民眼中,兰永武委员是个热心人、贴心人。
  2023年入夏后,肃南县皇城镇因受到高温、风沙、有效降雨量少等因素影响,辖区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到了冬天就面临着越冬生产困难的迫切问题。
  顶着寒风,行走在草场上,兰永武委员与牧民们深入交流,记录下燃眉之急,思考起破解之法。他迅速协调动员百盛草业公司等委员企业和相关单位力量,共同为皇城镇捐赠价值30万元的饲草料200吨,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渡冬。牧民群众握着他的手感谢道:“真是雪中送炭,这下我们能撑到牧草返青的时候了。”
  这样的场景在兰永武委员的履职路上已成常态。针对农村电网质量不高,他协调县供电公司争取5800多万元农村电网提升改造项目,点亮草原千家万户;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他带头赴南京、杭州等地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帮企纾困解难,助企健康发展;他还组织建立县政协委员会客厅,发挥“‘肃’来协商·‘南’事不难”品牌作用,邀请8批200余名界别群众走进会客厅,推动上百件民生“小事”落地有声;在“结对帮扶·爱心肃南”帮扶活动中,他将结对孤儿当作自己子女,常态化走访看望,送去关怀和关爱。
  一件件实事好事,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也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与此同时,兰永武委员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创新打造“马背上的微课堂”“帐篷协商会”,将理论学习课堂搬到牧区帐篷、牧民定居点。在他的推动下,县政协建立功能型党支部4个,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全覆盖,确保政协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向。“只有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才能‘拉满弓’。”兰永武委员说。
 

创新方式 激活团结密码

  肃南县红湾寺镇“石榴籽”网格服务驿站里,兰永武委员与群众围坐聊天,他时常来到这里,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 
  “石榴籽”网格服务驿站是兰永武委员针对社区居民休闲娱乐无固定活动场所这一问题,而推动创建的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为一体的社区“便利站”。“我们虽然民族不同,但生活在一起、娱乐在一起、交往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藏族居民杨大姐的喜悦溢于言表。
  如何让不同民族群众共谱和谐乐章?兰永武委员走遍全县8个乡镇,撰写出《关于加强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建议案》。他还积极参与省政协“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调研活动,在省政协月协商座谈会议上,他建议要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努力解决好不同民族群众利益诉求。兰永武委员的提案和建议均得到转化落实,进一步助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正己立人树起政协标杆
  “政协委员要像雪山青松一样挺直腰杆。”兰永武委员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此,他立下“三不”规矩,即调研不走过场、提案不玩虚招、履职不留空白。
  在“三抓三促”行动中,兰永武号召政协机关干部保持“一线的思维、一线的状态”,将年度协商计划细化成一项项任务清单。同时,高度重视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形象,把“两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全力树立政协“新形象”。加强制度建设,组织修订完善委员履职、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制度,实现了以制度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以制度规范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委员树立集体意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规范言行,推动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履职树立良好形象。
  “在各项工作中,首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样才能推动任务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诠释出‘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兰永武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