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党性党风党纪,约束自我践行担当
2025年04月09日
字数:1,630
版次:04
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张晓沛
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年轻干部肩负着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而党性党风党纪,正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与指南针。
1937年10月5日,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不成,开枪将其打死。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毛泽东在致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的信中表示,黄克功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果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入城市后,露宿街头,不进民房,秋毫无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承诺,展现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也让广大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与旧军队的本质区别。这两个故事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定决心,成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尊重,无往而不胜的强大武器。而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成就史,更是不断攻坚克难的伟大斗争史。中青年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要严守党性党风党纪。
党性如磐,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信仰与坚守,是支撑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回顾党史,无数先烈为党和人民事业抛头颅、洒热血。陈祥榕烈士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深深震撼我。在和平年代,虽无需面对战火硝烟,但作为年轻干部,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党性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坚定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奋斗。
党风似风,吹拂着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我大学和硕士学的专业是中文和历史,从小在兰州长大,大学以后在广州学习工作了8年,后考入省政协工作后,先后在秘书处、外事委工作,五年前当领导问我去农业委工作有没有想法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犹豫回答“服从组织安排”,个人服从组织,是党性原则的基本体现,是党的组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这是组织对我的考验,也是对我的关心,我没有学过农,也没有在农村生活学习工作的经验,农业委是政协所有部门中离我最遥远的领域,如果我把这个短板补齐了,对我的成长极有好处。在农业委,一直有着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优良党风传统。我的领导,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前辈,他总是以身作则,经常带领我们深入基层调研,风雨无阻。挨家挨户地走访,耐心倾听村民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的问题和建议。村民们看到领导如此关心他们,都十分感动,纷纷打开话匣子,说出心里话。一次次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优良党风的力量。它就像一阵春风,吹进群众的心里,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在农业委五年了,我学到了很多“三农”知识,也跟着领导学习了很多农村工作经验和对农民的工作方法。在与群众交流中,真切体会到好的党风对凝聚民心的重要性,它就像扬起的风帆,为我们指明方向,激励我们秉持务实、为民、清廉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纪如绳,规范行为准则,约束权力边界,是我们不可触碰的底线。党纪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实实在在规范我们行为的准则。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面对何种诱惑,都要坚守底线,不越雷池一步。党纪像高悬的明镜,清晰映照出行为对错,告诫我唯有严守纪律红线,才能行稳致远。它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我们的坚固铠甲,助我们抵御诱惑,在工作生活中不偏不倚。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党性党风党纪,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我们要不断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积极传承和弘扬优良党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时刻牢记党纪要求,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让我们以党性为魂、党风为范、党纪为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