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案
2025年04月02日
字数:1,430
版次:01
农工民主党甘肃省委员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医疗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有效推进医疗服务重心向社区下沉,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六位一体”(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功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尽管我省在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上取得了明显实效,但与城镇居民对卫生健康的需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个别市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社区卫生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进展缓慢,滞后于急剧增长的城市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二是工作力量还比较薄弱,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城区街道、社区人口大幅度增加,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儿科、妇科人才偏少,尤其影像、临床和公共卫生专业执业医师及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三是防控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潜在隐患依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威胁日益加重,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硬件设施、人员力量、运行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对策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共建合力。一是逐步加大投入。充分认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持续提升社区公共卫生处置和医疗诊断能力,将包括中心医疗用房、设备配置、人才培养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强化宣传推广。采取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等有力措施,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社区、单位、校园、企业等,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咨询、签约、筛查、体检等方式,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功能和政策,增进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三是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示范试点机构,充分发挥带动示范引领作用。
(二)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合理核定岗位编制。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和标准,重新核定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综合考虑城区规模变化、服务人口等要素,实行重组整合、动态调整。二是积极推动培养机制。加强全科医师队伍的近远期培育,并对现有卫技人员层次、分岗位、分专业、有计划地进行定期岗位培训。人事部门要通过地方补贴、职称评定聘用等途径,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鼓励医务水平较高的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返聘工作。三是实行激励性薪酬制度。对绩效工资总量进行动态管理,合理确定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建立分级分层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医务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公共卫生,增强防控能力。一是加大监测力度。持续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监控,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有效预防和杜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二是做好动态管理。持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绩效管理、健康宣传、“一老一小”健康管理、医防融合能力提升、电子健康档案普及使用等方面的工作,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三是制定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面落实重点人群签约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高质量发展。四是提升区域卫生应急预防救治能力。加大社区公共卫生人员业务指导,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应急指挥机制、优化应急响应机制,备齐应急药品物资,定期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组建好应急队伍,不断增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