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徐松《西域水道记》中的敦煌
2025年03月17日
字数:1,390
版次:03

柴多茂


  嘉庆十年,25岁的顺天府大兴县青年徐松以殿试二甲第一名被赐进士出身,自始踏入仕途。三年后,散馆,授编修、入直南书房;第四年,入全唐文馆;第五年,先充文颖馆总纂,后任湖南学政,宦途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但在第七个年头(嘉庆十七年,1812年)却遭赵慎畛弹劾,谪戍伊犁。在疆的八年里,他考察了天山南北等西域诸地,撰成《伊犁总统事略》。因该书体例限制,“古迹、物产,无裨政务者,概置不录”,他便参考《水经注》的方式辑成《西域水道记》,将时空经纬中不断变换着的西域面貌纵横有致、清晰全面地描述了出来。在《西域水道记》第三卷中,徐松首次详细记载了甘肃境内嘉峪关以西地区的历史地理。
  

汤汤流赭的党河

  这条在汉代称为氏置水的大河,到了清代被叫作党河,一直沿用至今。千百年来,党河寂寞地流淌,滋养着两岸不同的民族。关于它的源头记载,最早是《柳沟志》,说其发源于四蟒山。当徐松赐环归京时,途经敦煌,便“询诸故老,莫识其名”,遂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考证。在《西域水道记》中,徐松写到:“西源曰党河,二源并导。东源出窟窿山,山在敦煌县东南,与雪山相属也。山北出细流五,并山麓西流七十里,迳五个山嘴北而会。”
 

粲然盈目的莫高窟

  始建于前凉的莫高窟是一座佛教艺术圣地。不论朝代如何更迭,三危山上的莫高窟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往返于丝路上的商贾、僧侣和文人们。这些人将神奇的莫高窟故事带回中原,或者更远的地方。但徐松是第一个准确的将莫高窟营建时间、形制等告诉世人的学者。在《西域水道记》中,他写到:“鸣沙山东麓有雷音寺,倚山为宇。山错沙石,坚凝似铁。高下凿龛以千百计,年祀邈远,经历兵燹,沙压倾圮,梯级多断。而佛像庄严、斑斓金碧者,犹粲然盈目,故又曰千佛岩。岩之莫高窟前,侧立《周李君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盖碑创于前秦。彼土耆士赵吉云:乾隆癸卯岁(四十八年),岩畔沙中掘得断碑,有文云‘前秦建元二年沙门乐僔立’,旋为沙所没……”
  

广圆百里的三危山

  前凉升平十年(366年),高僧乐僔途经敦煌,见三危山状如千佛,始凿莫高窟。可见,三危山成就了莫高窟,也成就了今天博大精深的敦煌学。在《西域水道记》中,关于三危山的记载虽有数句,但信息量非常丰富,他写到:“三危山在鸣沙山北,《太平御览》引《西河旧事》曰: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为昇雨山。魏中山公杜丰追吐谷浑慕璝之子被囊,度三危,至雪山,生擒之。盖三危之南为雪山,吐谷浑故地也。”
  

党城与沙枣城

  十六国至唐宋时期,党城和沙枣城都是敦煌的门户,驻有相当的兵力。到了明清一代,两城已是繁华落尽,一片残垣断壁。在《西域水道记》中,徐松写到:“党城在敦煌县西南百里,垣墉犹存,莫知所作年祀……高居诲《使于阗记》曰:三危山西渡都乡河曰阳关。阳关故址在县城西南百五十里巴颜布喇地,是则都乡即党河矣党河至党城折而北,故曰党城湾。迳城西北流七十里,至戈壁沿子。又北流百六十里,至沙枣墩。两岸丛薄,沙枣成林,旧有城,亦曰沙枣城。”
  

沙州与敦煌

  沙州即敦煌。在《西域水道记》中,徐松以广闻博学,翻检群书,详细地记述了敦煌的政区沿革:“沙州之名,始于前凉张骏雍正元年,置沙州所,党河北冲,圮城东面。三年,升所为卫,于故城东筑卫城。县内黉舍棂星门内,土壁嵌《唐索勋纪德碑》。索氏为敦煌望族,晋有索靖,靖子 ,又有索袭;北魏有索敞。勋则张义潮之婿也,嗣为节度使当在咸通十三年张淮深迁伊西等州节度使之后,《唐方镇表》失载。”